中国十大商帮中,浙商占了两个,一个是沿海的宁波帮,一个是处于内陆的龙游帮,龙游商帮是十大商帮其中唯一一个以县城命名的。

龙游县位于浙江中西部,隶属于衢州市,是连接安徽、江西、福建的重要交通枢纽,素有“四省通衢汇龙游”之称。龙游曾是孔子后裔南下衢州传播儒学之地,但千年的人文历史,似乎湮没在风雨中。

贯穿龙游县境的衢江,把这个清净的县城分成了两部分,南面是烟火缭缭的县城,北面是产业乡野。一条长达5公里的“瀫石光·艺术生态走廊”紧挨着衢江沿岸,以生态景观、构筑物、艺术装置和形式多元的文化空间,构成艺术乡村的新样貌。

一眼望不到头的油菜花田里,听雨停、树剧场、概念书店、水闸美术馆、石刻博物馆散落在田间地头。山坡上有可以售卖瓜果的建筑“岩上亭”,湖边有可以钓鱼的“瀫边钓台”,水坝边则耸立着可以远眺整条湖泊的高塔“人造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自建筑界、艺术界、景观设计界的诸多80后、90后青年,用共创的方式,在艺术生态走廊上呈现各自的前卫创意,将这条蜿蜒于湖边、延伸至田野和山间的艺术步道,装点成一个个兼具抽象与实用性的乡村艺术坐标。

作为“龙游衢畔·8090青年创造季”的联合发起人之一,“风语筑”创始人、董事长李晖坦言,而今许多城市、县城、乡村都想要寻找出圈的方向,龙游也不例外。在艺术振兴乡村的浪潮下,想要依靠艺术的力量被外界认知,需要后期的持续发力。

当代艺术落地老城与乡野,是中国乡村与县域复兴浪潮中常见的一幕。

四川广安的田野双年展、云南腾冲的原乡大地艺术节、重庆武隆的懒坝大地艺术季、四川成都的天府大地艺术季、江西景德镇的“艺术在浮梁”、浙江温州芙蓉古村落李的灯光艺术展、广东佛山的南海大地艺术节、湖南郴州莽山的森林大地艺术节、浙江丽水松阳的横坑“竹也”大地艺术节……

这些年,艺术振兴乡村的热浪席卷全国,很多乡村都在挖掘自身文化历史内涵,寻找机遇与经验,用艺术赋能乡村文化振兴。在这当中,“艺术在浮梁”和南海大地艺术节算得上是出圈之作。

日本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则是中国这波乡村复兴浪潮的引领者。其创始人北川富朗,用艺术带动老龄化严重的农村地区,为当地带来人气与经济效益,从2000年至今,越后妻有大地艺术祭已经吸引超过200万人到访。

相比诸多已经落地的大地艺术节,龙游的“瀫石光·艺术生态走廊”是一次新的尝试,它更像是一条紧贴当地文化的艺术建筑长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荣远是“龙游衢畔·8090青年创造季”项目的联合发起人,他是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原副总规划师,曾参与和主持深圳经济特区总体规划。在接受第一财经专访时,他认为,龙游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有山有水,地理位置和地形绝佳。 “龙游衢畔·8090青年创造季”的核心是青年,朱荣远选择与中国建筑的年轻力量一起,完成艺术生态走廊的搭建。

“受邀参与项目的绝大部分是建筑师,完成的项目也多是具有实用功能的建筑。”朱荣远以艺术生态走廊起点的“人造树”为例,这个艺术装置将原本封闭的水利设施空间公共化,人们来到这里,可以沿着天梯攀爬到“大树”的内部,从高处重新观看巨大的航电枢纽。对当地而言,“人造树”又像是一座纪念碑。

李中伟在稻田中设计了一条仿佛通往梦境的“寻梦·稻之径”,用混凝土搭建在水渠上,展现乡野自然的粗犷;建筑师沈雯在农田灌溉的源头建起一座“听雨停”,屋面收集的雨水顺着十字柱下流,形成埋瓮滴水的声音;徐戈的艺术装置《来自风的信号》伫立在稻田中,为农民传递风的方向与强弱信号;左龙的《大地长桌》是一个户外长廊,不但改造了田间小屋,也增设一张18米长的大地餐桌,未来将成为当地村民聚会的地方;建筑师曹睿芝的《树剧场》围绕田间的一棵大树,用回音壁的形式,捕捉自然之声,这里可以容纳村里的各种聚会;在岸边,“瀫边钓台”为热爱垂钓的当地人提供钓鱼和休息场所,粗粝的钓台如同岸边巨石,巧妙融入自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要看完艺术生态走廊所有的作品,可以拿着导览图,选择步行或是骑行,耗时2小时至4小时不等。来访者可以在游客中心扫码领一份报纸,喝一杯咖啡,钻进村落,邂逅随时会出现的作品。人们可以在“听风停”歇脚,看着农忙的身影,或是在田间的书店、美术馆或博物馆坐下来,感受乡村生活与现代艺术的衔接。田野里奔跑的小狗也自由自在地窜进美术馆,安逸地躺在地上,似乎是观众,也是作品的一部分。

20多年前,朱荣远组织了崔恺、齐欣、朱文一、周恺等30多名中青年建筑师和规划师,用集群的方式,共同参与松山湖新城设计。 “在传统观念里,新一代建筑师要成长,必须紧跟著名建筑师、院士等,但从横向而言,年轻人缺少一个聚集能量的发声场。这次我们让年轻人有一个集体发声的机会,建筑师和景观设计师组成小组讨论,学科与学科之间互相碰撞。”朱荣远认为,这样的形式,使不同门类的艺术碰撞,可以产生更多可能性,也使整个艺术生态走廊呈现出前卫而现代的建筑风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展龙游的未来,第一步就是拓展影响力。”李晖认为,一个有趣的建筑,通常会成为打卡的地标,就像阿那亚的孤独图书馆。如何让大众尤其是年轻人知道龙游,让龙游出圈,一系列可以让人逃离城市、体验到大地艺术和乡村氛围的艺术建筑,无疑是很好的方式。

在龙游,南孔书屋、文化驿站,新型文化空间陆续落地。去年秋天,龙游大南门历史文化街区揭幕,老街区是龙游商帮的兴起发源之地。在大南门,一批回乡艺术青年于去年9月举办“万物生长”龙游水脉艺术节,120多位公共艺术家和学生组织参与艺术乡建,艺术家用当地材料为基础,在数月时间内创造实验艺术、纤维艺术、公共艺术、影像艺术等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

目前,青年创造季已经开始第二季的招募计划。李晖认为,龙游想要依靠艺术生态走廊被外界认知,既需要后期投入大量运营,也需要持续不断地在艺术上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