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里的一天,一位朋友给我发信息,说自己太闲了,想开车去佛光寺转转,问我有没兴趣一起去。

我刚好有时间,心想,正好我还没去过五台呢,既然现在有朋友的车可以蹭,那就一起去呗。于是,我们约好第二天早上出发,自驾去忻州市五台县的佛光寺

前天晚上,收拾好简单的行李后,我在网上查阅了一下佛光寺的有关信息,发现跟它一起出现的,还有个叫南禅寺的词条。这两座寺院都保留有唐代留存下来的大殿,都值得一看。

第二天早上,我跟朋友见了面,上车后,闲聊时说起此事,朋友兴致盎然,当即决定顺路把南禅寺也看了。

我们都没有去过五台县,因此不认识路,需要导航。我们没有走高速,一开始,在新修的国道上感觉良好,但很快,我的眼前便出现了电影《夜幕将至》里那样的风景:一条蜿蜒而狭窄的盘山路,四周全是延绵不断的土灰色的山,路上拉煤的半挂车结伴行驶,一股压抑的情绪扑面而来。

我虽然是山西人,但刚好生长在山西最平坦的一块土地上,我小时候从来没见过山,过去在省内的一些高速上虽然看到两侧多山,但毕竟道路宽阔,相距遥远,不及现在山峰座落在旁边感到震撼。

我跟朋友吐槽:山西的古建筑全国第一是必然的,毕竟,古代的人们生活在这里,真当是与世隔绝,这山也太多了。

实际上,哪怕到现在,这里的交通依旧不算便捷,道路承载量很小,真很难发展。我知道忻州市里的一些县,前些年都进行了大规模移民安置工作,把山上的村民安置进县城,这样既繁荣和扩大的县城,也让山上的村民生活得到改善,交通更便捷了一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朋友跟我的车技都一般,我负责给他看导航,我们本来导航的目的地是佛光寺,但行到某处时,我突然发现附近距离南禅寺只有15公里,便切换了导航,改变计划,先去南禅寺。

由于事先南禅寺并不在计划之内,所以我们也不了解,在车上现查百度百科,然后了解了南禅寺在1999年居然被盗过,这案件至今未破。

终于到达南禅寺,这里没有停车场,在寺外的一块空地上停下即可。我发现这座寺也算是在山上,或者说我们进入五台县后,其实一直都在山里。在空地前的围栏处观望,下面是巨大的山谷,生长着相当茂盛的树木,远处是群峦叠绕的山,隐在雾气中,有种清冷的古老感。

我特意向售票窗口买了纸质票,如今进景区,我更喜欢买纸质票,因为纸质票可以留下收藏。像这种藏在山里的小众景点,可能一生也就去一两次,机会弥足珍贵,我不喜欢电子票,电子票没有仪式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检票进入景区内,里面面积不大,由两个院组成。根据资料,这里的大佛殿三间为唐代原物,其他几座殿则为明、清代建筑。一进门,便能看到一个展示报亭,上面有平面图介绍。而大佛殿所在的院落就在一进门的左手边。

我们看到了这个小门,便钻了进去,先看大佛殿。大佛殿,是南禅寺的主殿,建于唐代,距今大约1200多年,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

站在大佛殿前的院子中央,我没有感觉丝毫的奇怪,似乎已经习惯了这种风貌。如果不是看过资料,我以为这就是我们过去的寻常院子。

但,也许只是我这么想,只是我们山西人这么想。在山西,几乎每个村庄里都有古建,我们小时候生活的很多老院子,都有着数百年的历史。正因此,对这砖瓦,会觉得熟悉。当然,其实这是肯定的,因为院子里的砖必然是现代重新修缮所铺设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到台阶步入大殿,殿内17尊唐塑佛像引入眼帘,太美丽了,果然是珍品!由于殿内禁止拍照,因此,我只记住了中间是释迦摩尼佛,两侧是骑着青狮的文殊菩萨和坐着白象的普贤菩萨。这塑像十分精美,我朋友学生时代是学美术的,他站在栏杆前望了又望,对这艺术满眼爱意。

大佛殿外放着一把椅子,一个中年男子端坐在那里,不时起身走一走。他是在这里上班的本地人,主要工作是看管游客,禁止游客对大殿内的文物进行拍照。

山西很多古建内,都禁止游客拍照,其实我非常好奇,因为只要不开闪光灯,正常拍照只需自然光,对文物没有任何伤害的,但各景区就是明文禁止拍照,这点也体现了山西人的保守态度,但似乎,也正因为这种小心谨慎的保守,使得这些文物能历经千年依然屹立。

一个有趣的小情景,我看到佛像前的供桌上放着盘子,盘子里放着一些游客投的钱币,在盘子一边,专门放着一个小摄像头对准盘子。

我没有任何不敬的意思,毕竟之前有过某景区内,外国游客偷取香火钱的新闻。因此山西保守归保守,但对工作却很细致。在我游览期间,这位工作人员也多次发声提醒在大殿内举起手机的游客:请勿拍照。

上图源于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源于网络

这是我第一次在忻州市参观一座古建,我发现与别处不同的是,这里很明显一定会有文殊菩萨的塑像,因为传说五台山是文殊菩萨的道场。

另外,无论是在南禅寺还是佛光寺,我都发现,这里的窗户是用纸封起来的,由于冬天风大,所以纸容易被吹破,总能看到一道口子。但这也算是一种还原,毕竟在古代的木窗,确实都是用纸封的,玻璃窗毕竟是现代物了。

我原以为南禅寺很偏僻,名气也不算大,应该不会有什么游客,但在这天上午,除了我们,还有其他好几拨游客,有的游客还自带了导游。

据看守大殿的这位师傅说,正月里即使不是节假日,每天来客也有一百多人,对于这座规模不大且位置偏僻的小众景点来说,算很热闹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完了大佛殿,我又研究了一下院子两侧的几块石碑,多是记录南禅寺修缮的,有一座是明代的碑,还有两座是清代的。我惊奇的发现,古人的碑刻技术与现代相差无几,甚至古代的字体更好看,字体清晰可读。

想着上面镌刻的这些文字是几百年前的人留下来的,读着它们,感觉自己像与古人进行了一场跨时空的对话,文字太伟大了,文字是文明的记录载体。

我现在发现,其实我们跟古人很像的,历经几千年,我们依然延续着同样的文化故事,生活中的大量场景和物品,我们至今与古人是相同的,虽然近百年来人类科学技术大爆发,生产力巨幅提高,但在文化和生活习俗上,我们所有的一切,都是从古人那里学来的,并且在多数时候依然延续着这种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本想再看看南禅寺的其他建筑,但却不免有些失望,因为其他几座屋子明显不是对游客开放的景区。我在另一座跨院中的殿前,掀开门帘往里看,发现里面摆放着圆桌和洗衣机,应该是用来接待或者有人在生活。

我不好意思进里面,倒是门前台阶两侧的两个小狮子挺可爱。南禅寺就这样参观完了,其实主要就是参观大佛殿这一座殿。

门票是20元,工作人员的服务态度还是不错的。这里既偏僻又古老,据我观察,应该没有公共交通,只能自驾前来,山路多,要注意安全。

这里规模不大,就算看得再仔细,一小时也绰绰有余了,如果要去五台县的其他景区,路途经过时可以看看。

走出了南禅寺后,我们在车上休整了一会儿,准备出发前往30多公里外的佛光寺。一天之内看两处唐代建筑,真让人感觉有所兴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