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进入到5月份后,日军调动频繁,进攻态势已经很明显,但第9战区司令长官薛岳,认为日军鉴于前3次长沙会战失败的教训,不敢发动对第9战区的进攻。等到日军大量集结,才根据以往长沙会战的经验制定了相应部署,期待“第四次长沙大捷”的到来。

经过战前的调兵遣将,长衡一线的兵力达到了17个军47个师,达50万人,其兵力在数量上并不弱于敌军,武器装备上也比之前优良很多,其中不乏第10军、第74军这样的王牌军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当日军推进到长沙附近时,薛岳却转移到离长沙80公里的朱亭,临走时并没有确定长沙守卫战的最高指挥,致使第4军军长张德能、炮兵指挥官王若卿、第9战区代参谋长赵子立互不统属,造成多头指挥现象,使部队协调不力,指挥混乱,军队战斗力大打折扣。

军队部署上,张德能让第59、102师守卫长沙城区,第90师守卫岳麓山一线;炮兵部队听从王若卿的指挥,把小口径、射程近的火炮部署在长沙城附近协助步兵防守城区,大口径、射程远的火炮,则部署于岳麓山阵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方军队混乱时,日军在长沙附近的4个师团全部就位,投入到攻击中,在飞机、重炮部队、毒气弹的配合下,长沙失陷。第4军数万官兵,突围后经过收容统计,仅剩下6500多人,炮兵部队在岳麓山的大炮全部丢失。

根据日军第11军统计:中方军队死35400人,缴获重炮10门,野山炮51门、机关炮29门、迫击炮69门、重机枪152挺。日军死1503人,伤3662人。此战果不可谓不惨烈,部队战斗力没有发挥出来,和衡阳保卫战时第10军的战绩形成鲜明对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