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0年至1924年,冯熙运任北洋大学校长,他曾在1923年利用办学节约的经费建设了U字楼学生宿舍,施工单位承包商还按当时社会风气对学校负责人提出馈赠,冯校长却令施工单位用此款在北运河堤岸上广植桃林、柳林。

所以,天津市红桥区桃花堤上的有些桃花树,今年正好100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28年4月14日《北洋画报》上刊发的北洋大学(左)与西沽道上的桃花景致( 原天津市园林学会理事长郭喜东提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摄影 孙少华

当然,如今这里被叫做桃柳堤,位于天津中环线勤俭桥头、北运河畔,是一处久负盛名的景区。每当桃花开放的季节,这里游人如云,络绎不绝。有的青春结伴,有的扶老携幼,踏青赏花,更有诗人雅集,吟咏抒情,乐在其中。

在元朝诗人成始终的诗作《发桃花口直沽舟中述怀》里就提到了桃花和赏桃花的景点,最经典的地方在哪?就是桃花口、桃花寺。桃花口是现在北辰区北运河畔的桃口村。此后,桃花一点点地蔓延了,蔓延到西沽、丁字沽一带,就有了“杨柳桃花三十里” 的说法。

据《天津县志》记载: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南巡江浙,正值南方桃红柳绿,可惜桃花命薄,瞬即凋零,皇帝赏桃未尽兴。而当康熙沿运河返京,路过天津桃花堤,不想又见到桃花盛开,春天又再,感慨万分。惊喜之余欣然命笔,留下《点绛唇》词一首:

再见桃花,津门红映依然好。

回銮才到,疑是春两报。

锦缆仙舟,星夜盼晨晓。

情飘渺,艳阳时袅,不是垂阳老。

这种皇帝留言的行为,往往是一个景区的标配。

乾隆总听到康熙讲到北运河的桃花,他在1767年来天津视察水灾,坐船遇见桃花堤,亲自题写了“桃柳堤”的匾额。可是,“桃柳堤”没叫响,人们依然习惯叫桃花堤,而在文人墨客中,“桃柳堤”有所流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80后的天津孩子们来说,桃花堤最吸引人的,是碉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图 | “碉堡”曾变身桃花堤“观景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图 | 曾站在由碉堡改作的假山上拍摄北运河畔桃花堤

在解放前,国民党为了固守天津,曾在桃花堤一带建立了城防设施,其中就包括了这个碉堡。由于当时陈长捷的“坚壁清野”政策,天津市区的西北方向,即过去的北郊和西郊的高大树木和建筑都被拆除,桃花堤也遭受了严重破坏。

然而,在解放后,政府决定恢复桃花堤的风貌,同时也为了配合丁字沽一带的发展(那里有一个新建的工人新村),人们开始了桃花堤的重建工作。在这个过程中,那个碉堡成为了一个特殊的存在。修建者们用红漆在碉堡上写下了四句话:“西沽历来观桃花,游人赏到笑哈哈,蒋匪把它已毁掉,如今咱要恢复它!”这不仅是一个修建口号,更是对过去历史的回顾和对未来美好的期望。

如今,虽然碉堡已经失去了其原有的军事功能,但它却成为了桃花堤的一部分,见证了桃花堤的变迁和重生。每当人们在春天来到桃花堤欣赏桃花时,或许也会想起那个碉堡背后的故事,感叹历史的沧桑和人民的坚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