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至万物生,一年好光景。在东平县彭集街道设施农业西部片区大棚内,一垄垄西瓜秧青翠欲滴,工人们正熟练地打岔,忙碌而有序。2K西瓜正努力生长,它们要赶在春暖花开的日子,丰富千家万户的餐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走进宽敞的大棚,一颗颗墨绿滚圆的2K西瓜沐浴在阳光下,让人垂涎欲滴。2K西瓜已经陆续进入成熟期,即将在3月末成熟上市。大棚旁,一个个数字化智能应用监测设备24小时监测西瓜实时生长情况以及气象、土壤、水质、虫情等数据,兢兢业业地“守护”着这片土地。

“别看我们大棚的外观和普通的蔬菜大棚差不多,但‘内涵’可不一样,我们片区的26个大棚都像我家一样用上了‘科技大脑’。”种植户王建明一边说着,一边打开手机上的管理小程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手机,可以实时查看棚区内的温湿度、光照强度,根据棚内的数据变化,还可以远程调控棚内风机等设备,随时对棚里的环境等进行调节,真正实现了‘云端’种菜。”王建明介绍道。

以前靠经验种植,缺乏标准化管理,科技含量低,是设施农业发展的痛点。通过智慧赋能,实现标准化种植,正是解决产业痛点的有效途径。“相比传统的栽培模式,新技术使得每亩西瓜棚增产20%,节省用工费用3000元,农业资源利用效率和农产品品质得到提升,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得到平衡,确保了设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东平经济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彭集街道(滨河新区)党工委书记屈克志表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着儿子王建明捧着一部手机,既可以向农技专家咨询种植技术,又能向全国各地的客户推销自家的西瓜,还能了解西瓜在全国的实时销售行情,种了半辈子地的王庆台眼界大开。“以前种棚是凭经验、下力气,现在年轻人拿着手机操控机器干,自己不用操心,收益还高,变化是真大。”王庆台感慨道。

通过“物联网种地”实现了“精确”把关,通过监管系统可精确获取农作物生长的温度、湿度、光照强度、土壤水分等数据,系统再将数据与标准指数进行比对,就能获得最优浇水、施肥、采摘方案。这些不仅能在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内看见,在种植户手机端也能实时进行监控并做出相应指令。同时,数字平台还能够让辖区种植户们在技术指导、实时交易价格、政策解读等方面得到及时支持,真正将数字化发展落到实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对大棚内蔬果种植实现智能化控制和决策,街道还建设了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通过联网技术将片区现有资源进行整合,通过人工智能、移动终端等技术,实时监控各项数值,及时采取解决措施,真正实现了管理者对农作物生长现场环境的全方位监测、管理与控制。”彭集街道党工委副书记、办事处主任葛冰表示。介绍说。

“酒香也怕巷子深”,拥有品质好的农产品,并不意味着能占领市场,如何让农业品牌叫得更响、传得更远?彭集街道将农业品牌建设作为引领带动乡村振兴提质增效的“助推剂”,通过打造特色品牌,健全产业链、畅通供应链、提升价值链,逐步形成了以“彭集西瓜”“彭集花生”为代表的特色农产品IP。

在东平西甜瓜科技小院,合理布局着西甜瓜种植示范大棚、西瓜文化展厅、直播区等,20多种西瓜、甜瓜、南瓜在这里集中展示。随着近年来彭集西甜瓜的热销,西甜瓜已成为彭集街道的响亮名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农产品有“颜值”更要有品质。在注重品牌培育的同时,彭集街道扎实开展农产品质量建设,为提高西甜瓜产品品质,利用科技小院建设发展契机,吸引山东省农科院、山东农业大学蔬菜学权威专家入驻,开展西甜瓜共性和关键技术研究,进行新品种试种及优质品种良种繁育,推动科研成果快速转化,助推西甜瓜产业提质增效。

从“靠经验”到“靠数据”,从“汗水农业”到“智慧农业”,从“会种田”到“慧种田”,种地不再是“苦差事”。如今的彭集,处处涌动着蓬勃的活力和崭新的气象。一幅充满“科技范”的乡村振兴画卷正在徐徐铺展。(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曹儒峰 通讯员 李俊 报道)

(大众日报及所属“大众”客户端欢迎各界投稿,提供线索,包括文字、照片、短视频,文字投稿务必配上照片、短视频,请投大众日报泰安记者站电子邮箱dzrbta@126.com,热线电话:05388011909。来稿请务必注明作者、手机,以便进一步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