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江西频道

2024年江西省红十字会清明追思会活动在南昌青山纪念园举行。 人民网记者 时雨摄

人民网南昌3月28日电(记者时雨)28日,2024年江西省红十字会清明追思会活动在江西南昌青山纪念园举行,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红十字会志愿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来到这里,缅怀遗体器官捐献者,向捐献者的奉献爱心、服务医学、挽救生命、造福社会的高尚之举致敬。

据江西省红十字会介绍,截至目前,江西省遗体器官捐献志愿登记人数突破22万人,成功实现人体器官、遗体和组织捐献2164例,其中器官1449例、遗体583具、眼角膜654例,挽救了4224余名器官衰竭患者的生命,使1300余名失明患者恢复光明。

在追思会现场,倪光亮的孙女倪可心也来到纪念园祭奠爷爷。“爷爷的老家是上海的,上世纪70年代,他和奶奶一起来到江西,在一家设计院担任设计工程师一职,是一名高级工程师。”倪可心说,爷爷教会她很多新鲜的东西,也是因为爷爷,她第一次听到了“遗体捐献”这个名词。

1994年,倪光亮在上海得知可以通过捐献遗体为医学事业作贡献,就此萌发了捐献的意愿。那一年,江西尚未成立遗体捐献机构,倪光亮带着一纸空白的登记表回到江西,到江西医学院了解医学教学中遗体使用的情况,学生们告诉他人体解剖实验极度缺乏样本。倪光亮当即表示,遗体器官捐献是一项崇高的社会公益事业,是造福人类的高尚行为,他愿意为了医学事业的发展而奉献自己。

2001年,倪光亮和老伴一同签署了遗体捐献登记表,成为江西第一对签署遗体捐献的夫妻。

“2021年5月,爷爷因突发疾病入院,不到短短半个月就丧失了语言和行动能力。”倪可心介绍,2022年2月7日晚,爷爷因多器官衰竭,永远地离开了家人,享年86岁。那天晚上,家人立即联系了红十字会,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完成了爷爷捐献遗体的夙愿。

近年来,随着社会文明程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加入了遗体器官捐献行列,他们坦然面对死亡,献出宝贵的生命礼物,成就他人生命的延续。

“遗体器官捐献是关系人的生命与健康的公益事业,是弘扬人道精神的具体体现,需要全社会的理解、参与、支持。”江西省红十字会党组成员、挂职副会长肖守渊表示,红十字会将和社会各界一起通过普及遗体器官捐献知识、畅通捐献渠道,提高全社会对遗体器官捐献在保护生命、拯救生命方面重要意义的认识,鼓励公民自愿登记遗体器官捐献意愿,树立崇尚科学、移风易俗、尊重生命、友爱奉献的社会新风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红十字志愿者以及社会各界人士默哀。 人民网记者 时雨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难掩悲痛。 人民网记者 时雨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洒落的菊花瓣,寄托着家属的哀思。 人民网记者 时雨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献上菊花寄托哀思。 人民网记者 时雨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难掩悲痛。 人民网记者 时雨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献上菊花寄托哀思。 人民网记者 时雨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位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轻抚着石碑上捐献者的名字。 人民网记者 时雨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追思活动结束后,一位遗体器官捐献者家属凝视着石碑上捐献者的名字,久久不愿离去。 人民网记者 时雨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