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小理”是中国造车新势力的优秀代表,作为最早出圈的新能源电车玩家,这三家从相同的起跑线出发,虽说都已在这个赛道形成各自的鼎足之势,但就目前看来,真正在新能源汽车这个生死战场中稍微能站住脚跟的只有理想汽车。尽管如此,李想还是不得不为其MEGA系列在2024年遭遇的“滑铁卢”而进行反思,而对于蔚来和小鹏来说,更为焦虑的恐怕却是“艰难的盈利、经久不振的销量和充满不确定性的未来”。

李想的反思,“错”在何处

在业内,大多认为李想是一个“心高气傲”的人,从创办汽车之家成为中国最大的汽车资讯平台之一,再到创办理想汽车直至进入中国造型新势力头部品牌阵营,李想看起来算是一直能打“胜仗”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在最近李想却发布了一封全员信,并在信中反思了近期的种种行为,由于李想公开道歉在其本身过往履历中是罕见的,所以备受各方关注。该反思其实源于 理想MEGA 参数 图片 )上市后遭遇的种种“不测”,在经历了“退定风波”“P图风波”等负面风波后,面对“来势汹汹”的舆论,李想在一段时间的沉默后选择了坦然面对。在信中,李想对理想MEGA的上市策略、纯电路线以及对销量的过程追求等进行了深刻的检讨,在李想看来,作为一家非常懂用户并善于为用户创造价值的车企,理想汽车在理想MEGA方面的操盘和短暂的“失败”没有真正将理想所擅长的东西发挥出来,错误地将商业验证期当成高速发展期来经营,以至于最终被市场所反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其他新势力不同,理想汽车的成功有着自己的独特的基因,如创始人的决绝的魄力、极致的技术水平的打造以家庭为理念的用户价值导向等。但更让人担忧的是,对于探索纯电动市场的尝试,理想汽车还能不能持续走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说理想的焦虑在乎其路线的选择和对新品不利的反思,那么作为蔚来小鹏,值得忧心的可能就更多了。

蔚来和小鹏的担忧,困扰在哪里?

一、关键在尽快实现盈利

对于新能源汽车来说,盈利是必须面对的严峻话题,稍有不慎就可能掉进难以生存的处境,所以实现规模扩展并逐步从中赚到钱是每个车企急需实现的事情。从数据看,2023财年“蔚小理”均实现了营业收入的增长,单纯增收来看这几家的财务状况还是可圈可点的,具体来讲,蔚来、小鹏、理想的营收分别达到556.2亿元、306.8亿元、1238.5亿元、167.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9%、14.2%、173.5%、35.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在利润方面,除了理想率先成为业内能赚到钱的新势力外,其他品牌都显得有些尴尬,甚至还处于亏损的漩涡中。以蔚来和小鹏为例,尽管两者实现了规模上的增长,但亏损的金额却分别达到了207.2亿元和103.8亿元,更为重要的是,这一数据相比2022年有所上升,比分别增长43.5%、13.6%,这就意味着,蔚来和小鹏是真的越卖越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小鹏而言,其亏损更多来源于其整体投入成本和回报的不成正比,相关数据显示小鹏汽车的整车毛利率则为-1.6%,价格卖得太高显然超出了小鹏本身品牌影响力所能承受的范围,价格卖得太低,单车毛利就无疑变得更低;而蔚来则在多个场合公开强调“该花的钱要花,该省的钱要省”,一方面蔚来的研发投入影响了其公司的整个盈利状况,以2023年为例其公开的研发费用高达134.3亿元,已处于持续高投入的状态,另外蔚来去年还在渠道拓展、网点建设和销售人员培养方面下足了功夫。可见,蔚来要实现盈利在短期内或许也会比较艰难。

二、重点在提升销量

除了盈利,销量问题也是小鹏和蔚来当前需要面对的挑战。没有销量则意味着之前所有的高投入都将得不到较好的回报。在整个行业处于一种下调售价、花式补贴的内卷状态下,小鹏和蔚来的销量确实没有保持最初的强劲态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进入2024年,理想和问界拔得头筹,成为造型新势力中的双雄,两者前2月的合计交付量均超过5万,与之相比,小鹏和蔚来却只能在2万内徘徊,并且与前面上述两者的差距越来越大。

同处于一个赛道内,任何一个新势力车企都需要先打开规模体量,以销量优势先入为主,才能为后期的盈利打下市场基础。但从目前的态势看,小鹏和蔚来确实遇到了劲敌,虽然大家各自的车型定位和价格档位不完全重叠,不过强势的对手确实会分流一部分原先看好小鹏和蔚来的潜在客源。在业内人士看来,在保持较大投入的同时,造车新势力需要达到30万辆左右的年交付规模才有望扭亏,进而提升自己的战略定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如此场景,蔚来和小鹏并非没有先知先觉,双方似乎都认识到,仅仅靠单一的品牌恐已难以取胜,于是双方把目光放在了学习老牌燃油厂商上,尝试着孵化更多的新品牌,希望通过不同的车型路线和价格定位,以获得截然不同的一群购买用户。

实际上在这一点上小鹏汽车预测将推出10万~15万级的A级车,面向全球汽车市场。而蔚来第二品牌也早有传闻呼之欲出,并定位于20万~30万级的主流市场。可见,双方不约而同地准备在新的价位段进行突破。

三、把握好未来战略

如果说销量是当前需要加快提升,那么对未来的规划更显得具有战略性。中国新能源电车新势力从2018年的数十家已减少至目前大家耳熟能详的这些少量玩家。显然,这一行业的竞争是惨烈的,惨到不会给任何一个势单力薄的企业留出太多的时间。就目前的状况看,理想已经具备在业内站稳脚跟的实力,无论是营收规模还是现金储备,又或者自己的核心护城河优势,至少理想对未来是做好充分的准备的。相较于理想,蔚来和小鹏也不乏在未来的困境。蔚来的换电商业模式以及技术服务水平还充满未知数,而小鹏曾经得意的智能驾驶技术也因华为的强势入局而大有被挑战趋势。所以未来的战略规划也显得尤其重要。

实际上,当今人们依然愿意把“蔚小理”当作津津乐道的话题来一起谈论。三家都是中国汽车工业转型升级的杰出典范。虽然理想在各方面看起来稍微要领先一些,但客观来讲小鹏和蔚来也有足够优秀的基因和属于自己独特的较好优势,我们当然也希望,不管是在盈利还是销量又或者未来的命运上,大家都能一起活得更精彩更长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