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月24日,中国银行行长刘金在出席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24年年会时表示,近年来,大健康产业已逐步成为具有突出增长潜力的新兴产业。金融机构如何发挥自身优势,顺应大健康产业发展趋势,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金融服务,已成为各界普遍关注的话题。面对蓬勃发展的大健康产业,中国银行愿与各界一道,在创新中创造机遇,为推动大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更多的金融力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金分析,从全球来看,大健康产业已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与此同时,产业的组织、运营、服务模式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智能医疗、健康数据、云计算等新业态蓬勃兴起,移动健康管理、可穿戴医疗器械、智能化居家养老等大健康产业快速发展。从中国情况来看,党的十八大以来,政府始终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不断完善人民健康促进政策,为中国大健康产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

刘金认为,在市场需求方面,伴随着中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持续提高,居民健康素养日益提升,老年人口也在持续增长,这将带来居民健康消费需求的持续扩大。在产业发展方面,中国大健康产业多元化发展趋势更加突出,“医疗+养生+旅游”“医疗+地产”等养老服务模式逐渐走向成熟。在国际合作方面,中国积极推进“健康丝绸之路”建设,越来越多的国际合作伙伴参与到中国大健康产业发展当中。

金融是国民经济的血脉,大健康产业的广阔前景也为金融业自身发展带来了重要机遇。

刘金表示,中国银行是大型国有控股商业银行之一,正在积极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其中,养老金融无疑是大健康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银行关于科技金融和绿色金融的很多投融资都在大健康产业范围内。中国银行围绕养老金金融、养老个人金融、养老产业金融、银发场景的生态建设,创新养老金融产品供给、推动数字化转型、促进产品平台获客引流,全面参与养老保险第三支柱建设已取得了初步成果。

“我们也注意到,大健康产业周期长、资金投入大,风险相对高,需要金融机构不断地探索新模式,创新新方法。”刘金表示。

一是要结合不同产业的特点和需求,提供更具针对性的金融服务。以医药制造和养老产业为例,中国的医药制造业在一些地区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而养老产业还处在发展初期,标准化建设有待提升,盈利模式也尚未成熟,二者的金融需求体现出明显的差异。对于医药制造业,金融机构可以聚焦核心区域和重点企业,优化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服务。同时,把握医药行业政策变革带来的并购重组业务机会,统筹提供投行、资管、保险、租赁等综合金融服务。对于养老产业,金融机构应该加强养老领域银政和银担的合作,实现“政府+担保公司+银行”的融资服务的联动。

二是要加快大健康产业场景建设,探索场景金融新的空间。金融机构有数据和信息交互的优势,可以通过场景的嵌入、嵌出,推动构建综合大健康服务版图。对于内部,金融机构要充分发挥手机银行等渠道的优势,把大健康产品服务嵌入对客户服务的内容,增强商业银行服务客户的能力。对于外部,金融机构可以加强与第三方机构的合作,结合线上就医、养老院入住、居家看护等场景,丰富支付结算、消费信贷等金融服务。

三是要依托科技赋能,培育金融服务大健康产业的新质生产力。一方面要发挥金融科技的优势,助力大健康产业客户的数字化转型。另一方面要依法合规,获取健康行业全链条关键性数据,提高企业获得资金的便利性和普惠性。

四是要深化全球金融合作,助力全球大健康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健康是人类的共同愿景,大健康产业国际合作也是大势所趋。金融机构应积极跟进国际和区域卫生健康医疗领域的经贸投资项目,促进大健康产业的国际技术交流和跨境合作。近期中国银行正和其他同业合作,共同成立中医药“一带一路”发展基金,将优先投资于为共建“一带一路”提供中医药产品和中医疗服务的机构,支持共建“一带一路”的中医药领域国际合作。

来源:中国银行保险报

声明:此公号(ID:cnzifi)发布内容和图片的目的在于传播更多信息,版权归原作者所有,不为商业用途,如有侵犯,敬请作者与我们联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