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文清蔓

近日,#不要给我推荐可能认识的人了#话题登上微博热搜,各大社交APP的熟人推荐机制也被推上了风口浪尖。不少网友吐槽“我是来发疯的,不是来认亲的”。

部分社交APP的推荐页面截图(图源: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部分社交APP的推荐页面截图(图源:网络)

南都大数据研究院测评发现,当前基于通讯录等个人信息作为画像,向用户推送“你可能认识的人”已经成为不少社交APP的“默认惯例”。常常将同事、同学,或者老板、领导、亲戚的账号推荐给用户,个别平台还会通过算法向用户推送关注信息、关联好友等感兴趣的内容,以“用户思维”打造可能的熟人圈子,增强平台活跃度。“比如你和他人经常共同使用同一WiFi,就极有可能被判定互相认识。”

平台方这种强关联、强提醒,看似贴心高效,实则越界冒犯。在陌生人社会中,可能认识不代表想认识,不代表愿意交往,不代表想要被“熟人凝视”。有的网友吐槽只想安静上网没想到“被裸奔”,原本以为只属于自己的秘密基地,结果早已站满了七大姑八大姨。本想副业赚点钱的减肥博主,还没火先被熟人看见了大肚腩。当社交圈被一次次推荐,当账号信息被一次次推送,不禁要问:社交边界在哪里?

根据《个人信息保护法》的规定,有关方面在处理个人信息时应当遵循合法、正当、必要和诚信原则,不得通过误导、欺诈、胁迫等方式处理个人信息。事实上,虽然很多平台都在相关协议当中给予了用户选择权,但部分APP的关闭推荐功能却形同虚设。此时便会更加引发用户反感,甚至生起“卸载”的念头。这显然背离了平台想要提高用户数量和留存时长的目的。因此,无论是从平台发展的角度,还是出于对用户隐私权的尊重,各大APP运营商都应该管住算法的“手”,恪守社交边界,而平衡好用户价值和商业价值,从来都不是一道单选题。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