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别篇,以及前面讲到的摄影知识,这些都是我30年摄影路上,摸打滚爬整理总结出来的经验。因为是原创输出,有很多细节讲解的地方,之前是只有在给弟子授课时才会讲到的知识点。所以,看完若有收获,记得关注瞳叔一下。说心里话,看到大家的热情互动,其实这也是我继续把系列文章撰写下去的的最大动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别

所谓景别,就是针对一个或多个人物,再或者是某个特定的主体,由近到远(由远到近)进行分段构图。而在实际创作中,特别是人像作为主体的创作中,因为脖颈、关节、胯和脚踝不能被切残,对可以裁切的部位大致分成了“远、全、中、近、特”五个景别。

很多朋友认为景别无足轻重,现场总是即兴拍摄,我遇见最极端的一位,活动现场拍了3000多张照片,全是中景和近景。回来筛选片子的时候,还笃定的说自己拍的有大场景(全景和远景),一边挑片一边自我怀疑——平时我都会拍大场景啊,今天奇怪了,居然没有一张?

我如果猜的不错,平时之所以会拍到大场景,一定是让小姐姐抖抖裙子了,甩甩丝巾了,跳一下,跑起来,捧一把银杏叶抛到空中,诸如此类的场景,因担心小姐姐蹦出画外,树叶抛出画外,丝巾和裙子抓拍不全,才会去考虑拓展镜头的视角。一旦遇见瞳叔这种喜欢前期沟通后,让模特自由发挥,轻易不想打断角色情绪的摄影导师,少了上述环节,没有景别意识的影友,自然就拍不到更丰富的画面了。

但是这里会出现两个问题啊,一是大老远跑出去拍外景,拿回来全是大头照,跑那么远还有意义吗?如果你是一个旅拍婚纱摄影师,去巴厘岛了,夏威夷了,新人兴高采烈的出国蜜月一趟,回来照片拿给亲朋好友一看——是在咱们小城的护城河拍的吗?看着像是公园的湖泊湿地啊!尴尬不?

第二个问题是,自己创作还好说,但是商拍交付的时候,你会发现比较单一的景别(还有些朋友是全程构图只拍横片不拍一张竖片),能把出相册的美工脑袋急大。我们试想一下,即便是你发个朋友圈,九张一组照片,单一景别和多景别组合,哪个看起来更立体?综合欣赏效果好?肯定是后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关于五种景别,如果从环境人像的深层意义上来看,可以说是一场人像与环境(风光)的像素大战。一张照片的构图,人像占位大了,景自然就少了。人像占位小了,景自己就多了。而人像的大小,就是景别的变化。所以,我们要从人和景各自的构图占比上,来分析不同景别的作用。

那么,在既定的空间中,处理好人、物、景三者之间的关系和位置,通过丰富的景别来递增人像的剧情化美感,这就是构图。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被摄对象在镜头中的相对大小,是我们划分景别的主要手段。所以,景别是随着镜头表现主体的改变而改变的。主体是人,就以人的身高比例为依据。主题是物,就以物的大小尺寸作参考。总之,确定景别的主要依据是主体,而我们这个系列是讲人像摄影技巧,所以课程只列举人像的景别如何划分,其他物类被摄主体,其景别要义,瞳叔以后会在商品拍摄课程中去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景:顾名思义,完全,全部。这个“全”字是针对一个完整的人。兄弟们在看上图划分区域时,要清晰两个不容忽视的情况。其中一个留到“特写”景别时讲,先讲这第一个:既然是一个完整的人,如果这个人是坐着,蹲着,趴着呢?那么,我们的标准是,只要从头到脚全部进入画面,必须要承认这是一个全景景别。如下图:

花之殇 | 瞳叔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花之殇 | 瞳叔作品

按照前面提到的像素大战,人像主体全貌展示的同时,构图只能交代少量的环境元素,全景这种景别,是能够很好的呈现出主体与环境的比例、关系和呼吸。

比如上图在使用色彩上,考虑到环境中有绿草和洋红色的花朵,绿色和洋红在加色模式中是补色关系,将花朵点缀到白裙子上,以此让人物融入到景中去,并且互补色相加获得白色,那么人物的白裙子就起到了消色隔离的作用。不仅让画面产生出强烈的色彩对比感,而且还确保了色彩相撞后的稳定性。关于色彩的知识,可能没有这方面基础的朋友听起来比较吃力,随后瞳叔开色彩教程文章时,注意留心学习。

中景切割在大腿位置上,注意下不要切大小腿关节,上不要切臀部。中景是叙事能力最强的一种景别,它能清晰的表现出人物行为的动力,能够快速契合到主题上,与创作思想(情绪)产生出相互关系。

但是定格横片时,往往是环境空间要将人物一点点的吞噬,而竖片时,却是人物在将环境大面积的挤压出去。所以把握好中景的方法,就是借助道具元素的表现力,来放大画面讲故事的能力。正因为这个景别利于展示道具,也经常被影视使用。

铁血 | 瞳叔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铁血 | 瞳叔作品

近景切割的位置在胸腔,注意上面不要切脖颈,下面不要切腹部,花瓶人(脖颈装进花瓶中只露头部出来)和半身人(胯以下全没有了)看起来是非常难受的,很多年前在街头看过这种表演,搞得瞳叔心理上有阴影了。

拍近景时,人物变大填充大量画面,不光能够规避杂乱的环境,还能很好的表现人物的神态。但是,由于屏蔽了大量的环境,导致故事叙述能力降低。这就是我前面提到的,去巴厘岛拍张近景照片,回来根本看不出这是哪的景色。

卖火柴的小女孩 | 瞳叔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卖火柴的小女孩 | 瞳叔作品

特写:前面咱们在讲人物划分区域时,说存在另一种情况,这会讲一下,兄弟们看到我把特写笼统的划分在人物脸上(这是不准确的),实际上特写嘛,特别描写,不光指头部的五官,像局部特写充满画面时,可能是一只眼睛,一张嘴巴,一个耳朵,一根手指,一双脚(记不记得电影《阿凡达》,当瘫痪的男主以阿凡达的身体走出来时,有一个重要特写,是脚指头深抠泥土,表达出了对自己能够重新走路的欣喜和不可思议。此外,在角斗士电影中,男主历经生死重新回到家乡时,走在田埂上,用手指去抚摩稻穗的特写画面,那种强烈深沉的情感瞬间呈现出来)。

那么我们仔细想一想,无论特写五官,还是四肢,是不是都是在通过五感功能阐述故事?或者说,特写是把肢体五官转换成了五感(我多年前在摄影杂志上讲过这方面的摄影构图知识,所以兄弟们,无论你在哪听到过这方面的知识点,起初都是由瞳叔总结出来的),耳朵=听觉、鼻子=嗅觉、嘴巴=味觉、眼睛=视觉、手脚=触觉。

特写还有一个特征,近景时环境被人物挤压掉了。而特写恰恰又重新获得了充足的环境。所以,特写利用五感,更加放大了环境的叙述能力。

听觉和嗅觉 | 瞳叔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听觉和嗅觉 | 瞳叔作品

远景:近取其神,远取其势。所以,远景就是人物对环境的点缀。主体占位小,以环境交代为主,借规模气势抒发内心情感。那么,远景的平衡感和画面元素的干净度,是环境人像最难把握的环节。

另外,兄弟们要切记,风光人像和环境人像的区别是,风光人像的主体是风光,人物是激活风光的一个灵动元素。而环境人像的主体是人物,环境是陪衬人物抒发内心情感的一种背景元素。

惹尘埃 | 瞳叔作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惹尘埃 | 瞳叔作品

关于景别的相关知识,基本上已经都讲到了。今天提到的很多知识点,希望大家悟到后多练习,争取在实战中总结成自己的构图经验。明天咱们讲焦段,如果您觉得在瞳叔的文章中受益,不要潜水,打个关注,或者互动一下,要相信,知识是在碰撞中,才能绽放出最美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