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颗“互联网活化石”,被重新发掘。

前段时间,#仍有五亿人坚持用QQ#的话题冲上热搜第一,引起一波热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许多人的印象里,QQ早已迷失在时代的浪潮之中,被大家纷纷从手机之中卸载。

实际上,今年2月10日,QQ刚过完25岁生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它是中国第二大社交软件,月活账户数仅次于微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1999到2024,从1.0到9.0,恍惚间QQ已经陪伴许多人度过许多时光,走过许多路。

对于许多人来说,微信承载的是生活,QQ里则盛满了青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起点

上个世纪90年代,以色列推出一款很火的社交聊天软件ICQ,谐音“I Seek you”。

1999年,腾讯仿照ICQ做了一款软件,并在前面加了一个字母“O”,寓意“open”,并且自称中文网络寻呼机,宣示自己的社交属性。

彼时的OICQ,功能简单,注册和安装起来却十分麻烦,要填写很多东西,还要不停点击下一步。

但当时谁也不知道,这个不起眼的“小东西”,即将颠覆中国人的社交方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线初期,马化腾为了留住用户,需要经常换头像扮成女孩子,看到新用户注册,立马上前搭讪,却经常被人识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OICQ发布9个月后,注册用户就超过100万。

看上去很火,但它更多是作为QQ的前身被大家怀念。

后来,许嵩在歌中唱“打开了OICQ,聊天记录停步去年的深秋”时,很多人都不知道OICQ是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00年,一纸来自美国的律师函让OICQ改名QQ,腾讯迈出了打造自己社交帝国的第二步,也开启了几代人的记忆。

那个围着围巾的企鹅,沿着网线,闯入无数中国的寻常百姓家。

2001年2月,QQ最高在线人数突破一百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光辉之下总有阴影,腾讯面临着一个最致命的问题——不知道怎么赚钱。

彼时的QQ空有巨大的用户体量,却始终难以盈利,腾讯每天还要负担巨额的服务器费用。

腾讯尝试过付费注册、和中国移动合作、推出QQ会员,效果却都平平,始终难以破局。

直到2003年QQ秀问世,这个难题才被破解。

QQ秀允许用户购买衣物、饰品和环境场景,设计自己的虚拟形象,初代的QQ秀还请来韩国的设计师设计,主打一个“花里胡哨”。

在这片虚拟空间之中,被压抑的个性可以得到尽情释放,在现实中穿着校服留着板寸的高中生,在这里可能是长发披肩的酷炫男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腾讯一位高管曾经指出,腾讯出售的其实不是“服饰”,而是“情感的寄托”

在QQ秀上线的前半年,就有500万人购买了这项服务,平均花费5元。

腾讯还积极进行营销,蔡依林的专辑《 城堡 》发行时,就和QQ秀达成合作,在QQ秀商城售卖限量版QQ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重要的是,这项业务让QQ找到了自己的盈利模式,进入了正向循环,在市场上真正地站稳了脚跟。

此后,QQ一路狂飙突进,逐渐进化成了大家记忆中的样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QQ,我的青春”

在许多人的记忆里,与其说QQ是一个社交工具,不如说是情感的载体,是人与人之间连接的桥梁。

人们通过桥梁自由行走,在这片网络空间之中,没有人是一座孤岛。

整合了说说、日志、音乐盒、相册、留言板等种种功能的QQ空间,就是90后记忆之中相当浓墨重彩的一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90后来说,在千禧年第一个十年,装扮QQ空间算得上头等大事。

大到空间的主题皮肤,小到音乐播放器、点缀挂饰,都需要用心搭配。

当然如果你审美不在线,或是实在嫌麻烦,“QQ空间一键克隆”可解君愁。

那时,大家每天都要“踩空间”。

“踩空间”时访客需要积极留言,留言越花哨,就代表你对这个人越重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喜欢一个人,在她的空间留下痕迹,甚至可以被视为一种隐晦的表白。

"跑堂"这种访问别人的QQ空间后不“踩”的行为,是类似于从别人家中逛了一圈但不跟主人打招呼,是要受到强烈谴责的。

那时,“不转不是中国人”的话术还很有市场,总是能在QQ空间引起几十万次转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了QQ空间,当时QQ推出的许多功能,都让人趋之若鹜,掀起一波又一波全民性的热潮。

QQ农场这一现在看来略显粗糙的网页游戏,就是当之无愧的流量扛把子。

那时,《收菜与偷菜》堪称年轻人的必修课。

有人凌晨三点起床,只为了偷好友种的玉米,就有人提前定好闹钟,掐着点收菜,打响“农田保卫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抢车位”的游戏之中,玩家可以通过贴条、停车赚取金币,然后购买心仪的虚拟豪车。

那时,真正的好友之间拥有“免贴条”的特权,可以安心停在好友的停车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QQ等级和活跃天数挂钩,如果账号等级里能有一颗“太阳”,一定能引来别人羡慕的目光。

但计算活跃天数需要在线两小时,所以大家经常要拜托人帮忙挂QQ,如果是本人在线,遇到不想理的人,回复一句“不是本人”,就显得优雅而不失风度。

自己的社交账号交给别人登录,在现在看来是不可能发生的事,但在当时基本上每个人都曾做过。

作为当时最大的社交软件,QQ也成为亚文化的摇篮。

头像要用初代男神女神的照片,网名必须包含火星文符号,偶尔发布一点伤感语录,是每个非主流人士的标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透过那些现在看来很幼稚的行为,少年们第一次流露出对特立独行的渴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杀马特文化,通过QQ群开枝散叶。

新成员进群之前需要审核QQ空间中的照片,只有确认你具有杀马特的发型,装备齐全,才能加入“家族”,进入QQ群,给ID加上“杀马特”的前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们在这里分享他们的装扮、音乐和生活态度,举行聚会。

或许在别人眼中他们略显怪异,但在QQ群里,他们都是彼此的家人。

QQ就这么横亘在时代的中心,伴随着一个个企鹅头像的闪烁,一声声突然响起的“咳嗽音”,成为一代人的共同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QQ,永远年轻

在十几年前,所有人都以为QQ对中国社交市场的统治,会这么持续下去。

直到微信出世,把QQ从王座上拉下来。

相比“花里胡哨”的QQ,在一切功能都做到最简洁的微信,几乎形成了降维打击。

它一开始就瞄准了所有中国人,哪怕是不识字的老人,都能轻松使用微信的各种功能。

再加上继承了腾讯本身的社交基因,微信的用户规模迅速超越QQ,成为国民级别的应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仿佛是新王加冕,旧王逝去的故事,却远不如看客所想的那般凄惨。

屈居第二的QQ,把年轻化作为自己的中心战略,一直稳固着自己的“地盘”。

这些年,QQ推出的功能,始终紧跟潮流。

无论是传统的亲密关系,还是当下流行的搭子文化,都可以邀请好友绑定关系,并获得对应的关系特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户可以通过“拥抱”“送花”等多种形式,给好友点赞,传递自己的情绪。

QQ还曾经流行过“养火花”的玩法,随着聊天次数的增加,聊天框上的火花还会进化出不同的形态,有人曾连续1000多天和朋友聊天,解锁了火花的最高等级。

不同的互动形式,可获得不同的标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用QQ发语音可以随意变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些让人眼花缭乱的小功能,牢牢抓住了年轻用户的心。

QQ群对新人也更友好,如果用户新加入一个微信群,无法看到加入之前的消息,QQ群却可以看到过往消息,知道大家之前在聊什么,方便新人快速融入。

即使是QQ空间这样的“老古董”,仍旧在年轻人之中有着很高的地位。

高考结束之后,杭州一个考点第一个走出考场的考生,就面对镜头提出“整改建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爱之深,责之切。

新一代年轻人,在这片土地上繁育出自己的文化。

00后在QQ“扩列”(交新朋友)时创造一套“网络黑话”,多采用缩写的形式,没几年Q龄,很难理解对面人的意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cqy意为“处Q友”,意为在QQ上互加好友,如果希望展开轰轰烈烈的关系,就可以邀请对方cdx(处对象),而这些建立联系的行为统称为cgx(处关系)。

nss意为暖说说,即帮点赞、评论、转发说说。

这在“黑话辞典”之中,不过是入门级别的“基础词汇”。

目前QQ群还聚集了过百万喜欢“语C”的年轻人。

他们在QQ群里,通过语言、动作、心理等描写手法,对所扮演的角色进行演绎,还互相评价戏文、对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5后甚至在QQ里边办起了婚礼,许下了海誓山盟,就这么“私定终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然看得人脚趾抓地,但也能品出几分专属少年时代的青涩懵懂。

接近或已经三十而立的90后,很难理解这种行为,就像上一个时代的成年人,很难理解彼时年少的我们,为什么打字要打火星文,还那么热衷去偷别人的菜。

QQ不只是在当前拥有五亿用户,更横跨几代人的青春,为记忆提供坐标。

总会有人老去,想要去故友的QQ空间里找张合照,却被访问权限拦在门外,重返曾经彻夜蹲守的QQ农场,却只面对满地荒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也总会有新一批的年轻人涌入,在这里写下新的篇章,创造新的回忆。

没有人可以抵挡岁月,但总有人正在年轻。

一直与年轻人为伴的QQ,或许也会这么一直年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