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车圈火了,车评界,也跟着火了。原因嘛,毋庸置疑:

小米SU7终于发布了,尤其是价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4小时内,大定80000多台,这可是很多新能源车企,一年的销量。

虽然说这个“大定”,雷军表示是可以7天无理由退款的(没有锁定的情况下),但是,选择花20000订车再退就为了截图“装个逼”的用户,还在少数。

不管订车的后续退不退款,小米这波直接到账16亿现金,股价蹿升了10%,市值涨了几百亿。

就算是8万定金,全退了,小米也是赢麻了。

万一雷军学一下贾会计,全身而退,那也是丝毫不影响他的盆满钵满。

当然了,这是开玩笑。真正铁了心买SU7的用户,还是大有人在的。

那么下个问题就来了,不管是决心买的还是观望的,都会在付尾款前,仔细看一看权威博主的测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也就是为什么,车企每年会花好几亿,投放到KOL、KOC身上,因为要买他们的流量和好评。

由此,引到凯老师今天要讲的重点:资深车评人,为啥如此直接的批评小米SU7?

回答这个问题,要分几个层面:

1.陈震怎么批评的?

先贴张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是网友总结的,陈震批评SU7的几个点。

陈震有权批评吗?我认为有。只要那车是他自己买的,或者,朋友的车,或者小米邀请他测评的。

不管是作为车主,还是普通乘客,都可以发表对任何一辆车的任何评价。

前提是,这些评价,必须是根源于客观存在的主观感受。

如果主观评价,完全和客观存在偏离或相悖,那就不用咱们操心了。小米法务部就可以直接用“造谣诽谤”的罪名,去起诉陈震。

第二个问题是,陈震为啥要批评小米SU7?

正常来说,车企如果给了自媒体钱,那这个自媒体发的测评里,会把该车所有的问题(包括但不限于:致命问题、竞品劣势、本身产品力薄弱等),全部省略不提,或者,换种说法,把黑的洗成白的。

原因无他,就是车企给钱了,业界管这个叫“充值”。

那么,按照这个逻辑,陈震在视频里,指出了他认为的小米SU7存在的问题,多达5项。

而优点,他似乎没怎么说。

很多人就认为,这是因为小米没给陈震充值,或者是没给够。双方没谈妥,本来是“广告”,却变成了“测评”。

依凯老师看,问题还不能这么简单的理解。因为,过分揣度小米和陈震的合作关系,并撰文博眼球,很容易触碰法律底线,即造谣。

这几天,小米法务部已经重拳出击,硬刚好几个平台了。

小米有没有给陈震钱?给了多少?给没给够?

除了双方知道,其他人都是猜测,既然是猜测,就没必要讨论了。

最后说一个大胆的猜测:

这或许是另外一种营销方式。

陈震的原视频,我看了。看完有一个感受,他批评小米SU7,不是真的“批评”。

真正的批评,不是他这种方式,也不是这种话术,更不是这种操作。

道理很简单,举个例子,咱们赶大集,买衣服,相中了一件,一定会和老板砍价。

你砍价的时候,挑的所有毛病,一定不是那件衣服的致命伤。比如,衣服缺了个扣子、拉链拉不上……

真存在这些问题,你压根就不会买了。也就更不用说,费劲吧啦和老板砍价。

所以,挑的毛病,都是小毛病,无伤大雅。

你挑的问题,根本就不影响你买。只是影响最终成交价罢了。

按照这个比喻,以及人之常情,再来看陈震对小米SU7的批评,你还觉得那是批评吗?

再说,陈震这几年做车评人,可没少挣钱,车库里随便一辆车,都比SU7贵,也应该比广告费多。

老北京陈震,会在乎那点儿广告费,损了自己的名声吗?

商战,营销战,有时候,远比我们想象的,复杂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