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莞城经发局×一时半刻

联合策题

东莞人结婚穿什么?

不少老莞人会选择走街串巷,来到位于莞城,有着东莞「喜帖街」之称的葵衣街,去找合适的婚服。

婚纱,西装,礼服,应有尽有,尤其是传统龙凤褂,火红的底布,精美的刺绣工艺,代表着的是东莞人对婚嫁仪式的敬意与庄重。

红叶嫁衣便是葵衣街上,一家拥有34年岁月沉淀的婚服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松柏街到葵衣街

无名店到红叶嫁衣

「红叶嫁衣最开始是一家没有名字的裁缝店。」1986年,现任店主廖凯达的祖父廖荣凭着自身的制衣技术,在西城楼附近的松柏街开设了一家无名裁缝店,即红叶嫁衣的雏形。

廖凯达的父母,明叔与媚姨,将这个行当和技艺接力传承下来。

「当时我们什么衣服款式都做,演出服、工衣、西装……特别是好多人为了做一套新衣服过年,提前好几个月排队。」媚姨回忆起那个成衣市场尚未成型,人们穿衣还得靠裁缝的年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哪怕当时裁缝行当竞争并不大,有时甚至供不应求。一套全手工的西装,定价只有60元,没有机器的参与,生产效率并不高,夫妻俩一天做不到一件。

他们仍旧在出品上花足了心思。彼时市面上大部分的西装都需要干洗,而明叔和媚姨手工做的西装,可以直接用洗衣机洗,能达到这样的水洗条件,仰赖的是一手制衣本领。凭借这点,又吸引了不少顾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机洗全手工西装半成品,用到的缝制技法如今已经十分罕见

随着店铺规模变大,为了更方便购买布料,明叔与媚姨后来搬迁到布料坊聚集的葵衣街,店面一分为二,前头是门面,后头是工厂,并取名叫名仕裁缝店。

葵衣街上的名仕裁缝店,则是廖凯达和弟弟最熟悉的儿时场景。「周围的老街坊都是看着我们两兄弟长大的。」廖凯达感慨道。

小时候,兄弟两人每天骑单车到店铺送饭给爸妈吃,将将靠近,人多得已经骑不动车,只能推车行走。

旧时街道的盛况对于廖凯达来说还历历在目,「90年代的葵衣街很热闹,很多人会来这里买衣服、买布料、买被子。道路两旁还有卖菜的小贩,人头涌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爸妈的裁缝店是游乐场,针线和衣车就是玩具,兄弟俩在从小耳濡目染之下,也成为制衣行业的「小行家」,「哪怕没有专门去学,踏入这个行业后上手很快,包括衣服缝制手法好不好,我自己一眼就能看得出来。」廖凯达的语气里显露出一丝骄傲。

之所以细分赛道,专注做嫁衣,是媚姨嗅到时代变化后作出的决定:日常着装可以买机器批量制作的成衣,婚嫁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仪式之一,大多数人还是希望穿上一套手工制作、最适合自己的嫁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时至今日,手工制衣不再是主流,葵衣街上的人流量不复当年,嫁衣店数量也减少到原来的一半。仍然还有人特地从不同的地方钻进这老城区小巷,来定制一套嫁衣,这正是红叶嫁衣历经时代冲击,依然坚守在此的原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袭嫁衣

承载本土婚嫁文化

最合身的服装,莫过于手工定制,而这个过程并不简单。

无论是新娘的手工褂、婚纱礼服,还是新郎的西装,或者妈妈装、旗袍,衣服各处细节均有不同样式区分,「比如西装有鱼嘴领、标准领等,裙褂绣片有彩绣、粉绣、金银绣等,这些都要跟客人沟通清楚。」

许多新人对于相关知识缺乏经验和认知,这时就需要廖凯达担任起「导购」的角色,为客人详细解释不同样式间的区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紧接着才是正式进入制作的步骤:量体、裁片、缝制、成衣。成衣之后联系客人到店试衣服,看看是否需要改动。

红叶嫁衣还沿袭着一项服务:无论时间过去多久,客人身材有变化了,衣服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都可以拿衣服过来免费调整。

「量身定制的衣服,每一件都是不一样的,不同的客人,身材也不同,比如有些人肩特别窄,又或者是已经显怀的孕妇。」

这就要求裁缝在衣服的版型上花费功夫,哪里需要收窄、哪里需要宽一些,每做一件新衣服都要重新考量,不光得有好技艺,还要用到耐心和脑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似乎是印证了那句老话「时尚是一个轮回。」1911 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国人的婚俗观念、嫁衣审美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白色婚纱礼服的西式嫁衣逐渐成为主流。

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国风兴起,具有中式特色的嫁衣再次进入大家的视野。新中式、秀禾服、龙凤褂、凤冠霞帔……成为婚礼嫁衣造型不可或缺的一员。

古时婚嫁仪式有「六礼」,随着时代发展和文化交融,婚礼仪式不断简化变换。「十里不同俗」,特别是在东莞,廖凯达发现不同镇街甚至不同村的婚嫁仪式都各不相同,但有一点很坚持,「广东人结婚的裙褂必须是手工褂,仿手工褂是不会用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凤褂中的褂皇

「很多客人一进来就会问,有没有褂皇、褂后?」根据刺绣密度的不同,龙凤褂分为小五福、中五福、大五福、褂后、褂皇,其中价格最贵,刺绣密度最高,可达百分百的褂皇,做一件需要半年到七个月。

而龙凤褂上绣的纹样,每一个都有相应的「好意头」。龙和凤是必备的,蝙蝠代表福,在广东寓意着福气,金鱼寓意年年有余,如鱼得水,石榴表示多子多福,此外还有祥云、富贵花此类带有吉祥意味的图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龙凤褂上的图案,用金银线进行刺绣

在经营嫁衣的过程中,廖凯达对传统婚嫁文化有了更深层的理解,他将店铺改名为「红叶嫁衣」,「红叶传情,天赐良缘」,「红叶」在古时候,是见证爱情的信物,也寓意着想要传承的传统婚嫁文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年轻人接过交接棒

品牌如何历久弥新

许多老字号面临的一大难题是缺乏传承人。作为一名90后青年,廖凯达却主动把红叶嫁衣这个老店接手过来。

刚开始是情怀,后来是责任和热爱。

「红叶嫁衣从小到大陪伴我,寄托了很多感情,我没有办法看着这间店无人继承,从而被遗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到葵衣街与旨亭街交界处,红叶嫁衣的门店即坐落于此。步入其中,格外抢眼的中式龙凤褂与西式婚纱分别悬挂两旁,金绣粼粼与洁白无暇,具备视觉冲击力。

往里走是礼裙和西装,末端留有一个几平米的小工坊,放了一部缝纫机和锁边机,用作改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缝纫机、锁边机

接手店铺后,廖凯达用心投入店铺经营,为了红叶嫁衣能触达更多不同地方的年轻用户,对新媒体运营并不熟悉的廖凯达,摸索着创建起小红书等账号平台。

为了客人体验感更佳,他摒弃原先的「前店后厂」模式,将制衣工厂搬迁到附近的铺位,让店面变得更加通透自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大刀阔斧的改造有,与店铺之间的磨合也不可避免,特别是嫁衣这一门生意。与流水线的工衣单不一样,婚礼是一生最重要的仪式之一,每一件衣服都要去重视、跟进,刚开始接触时,廖凯达非常不习惯。

「每个月上百张单,时刻挂念着工艺、尺寸、日期,做梦都是它们。」每天想着这些订单,从一开始睡不着到后面逐渐适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一旦在制衣技艺方面遇到难题,廖凯达往往会找到媚姨和明叔答疑解惑,即便父母已经不管理店铺事务,行业话题仍然是两代人日常交流的一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廖凯达与父母、妻子、弟弟一起拍摄的全家福

身处莞城老街,店铺在设施配套上有不可避免的局限,当谈到会不会搬迁,廖凯达果断否认:莞城是文化发源地,老字号则是城市的文化具象,只有二者结合,才能相辅相成。

至于老店的未来发展,廖凯达保持着乐观的心态,只要婚嫁文化还在,就还是会有人需要自己。

用心制衣,以诚待客,红叶嫁衣三代人始终秉持着相同内核的技艺理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婚姻是人生的头等大事,在这世上相遇的两个人决定携手,共同迈入一段新生活的过程中,婚礼既是仪式,也寄托着对未来的期盼和祝愿。

新人精心扮相,经历复杂的礼节,郑重地走入婚礼殿堂,身上由金丝银线细致交织而成的瑰丽嫁衣,一针一线都仿佛在述说,从古至今以来婚姻的神圣,以及背后意义的深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你对传统嫁衣了解吗?

最喜欢哪一款?

视频:猫哥、王瑶佳、梁韵懿

摄影:猫哥、小游

撰文:梁韵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