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欧美人可能很绝望吧,虽然对中国围追堵截,结果还是无法遏制中国崛起。最近加拿大亚太基金,一个类似于智库这样的机构,发表了一篇文章,以最具代表性的智能手机供应链,来看中国在全球价值链的地位。

我直接po他们的结论,

1、在全球智能手机供应链中,中国地位稳固;

2、在高价值核心制造业中,中国占据主导;

3、在中国之外的供应网络中,中国拥有重大影响力;

4、在新兴制造中心,中国不少企业建立了生产基地;

5、全球手机销量,中国占比不降反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说人话就是,这些年,他们好像白忙活了,中国非但没有变弱,反而更强了。

在这篇报告中,还非常详细地论证。

首先,从2010年起,许多跨国公司就开始迁出中国,这是因为不断上涨的劳动力成本。2015年,中国出口手机达到峰值13亿部,到2022年只有8.22亿,根据标普全球的预测,2025年,甚至还会萎缩5-15%。

这些产能确实有一部分转移到了印度、越南和泰国等国家。比如:中国工厂在苹果供应链的份额从2012年的40%,下降到2022年的不到30%,而印度、越南和泰国从2013年的3%,上升到了2022年的10%左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三星从2013年到2022年,生产线上裁掉了70%的员工,2019年更是关闭了最后一家成熟的智能手机工厂。现在三星手机超过50%是在越南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如果仅仅看这些数据,中国似乎正在失去全球制造业中心的位置?

但事实并非如此,虽然产能外迁,但仅是2022年,中国智能手机产量就超过10亿部,占全球总量的70%-80%。而外迁的产能主要集中低价值的最终组装上,至于高端核心制造,比如:半导体、显示器和触摸屏,大多留在中国。

就拿三星来说,虽然关闭手机工厂,但在西安、天津和苏州等城市保留了芯片生产。从现状来看,这些芯片制造很难迁出,因为重建芯片工厂,需要很多年以及上百亿美金。同时,中国国内的供应商也在崛起,比如:提供显示面板的京东方,在三星的供应链占比15.6%。由于中国供应商在市场份额、专利所有权和成本效益方面的优势,跨国公司很难在找到合适的替代方案。凭借熟练的劳动力、强大的供应商网络和日益数字化的工业基础设施,与区域竞争对手相比,中国每年可节省20-50%的成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这些位于南亚和东南亚的新兴制造中心,高度依赖中国提供关键零部件。2013年,越南进口手机零部件总价值的90%以上来自中国。同样地,印度最大的电子产品和零部件供应国也是中国,印度本土iPhone组装商塔塔电子,有大约90%的零部件来自中国,这些国家和中国产业形成了互补关系。

新型制造中心依赖中国也就算了,更让欧美扎心的是,许多中国公司还在积极地,去到这些新兴的制造业中心建厂,给这些当地的企业提供零部件。

特别是越南,根据越南政府的数据,与2021年同期相比,2022年前11个月来自中国(包括香港)的注册资本流入翻了一番,达到82亿美元。中国智能手机供应商和制造商是主要投资者之一。至于印度,截至2020年底,约有250家中国智能手机供应链工厂在印度投资。

2012年,苹果的所有中国供应商都在国内运营,但到2022年,其中约17%(47家工厂)位于海外,主要在越南和印度。苹果在越南的25个生产合作伙伴中,有9个是中国人。所以,中国制造不是转移没了,而是出海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然,还有一个更让他们绝望的数据,中国智能手机的全球市场份额从2017年的40%上升到2022年总销量的一半,这还是华为在被制裁的情况下。华为的回归,预计在2023年、2024年将占据更大的份额。而在销量排名前10的厂商中,来自中国,包括小米、Vivo、OPPO、华为和传音等。这些中国手机巨头继续取得重大进展,特别是在新兴市场。传音是一个西方消费者不太熟悉的品牌,但在非洲、中东和南亚地区激增,2023年的出货量同比增长3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设法想法将制造业从中国迁移出去,并不足以削弱中国企业在一体化供应链中的影响力。类似的现象其实不只是在手机行业,在新能源汽车产业也在上演。中国的产业链正在向高端进发,不再拘泥于低端制造,甚至还在向外转移低端制造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来说点我自己的看法。

其实中国拥有许多新型制造中心无法比拟的优势,除了科技水平、专利、全球最全的供应链和基础设施之外,仅仅是中国电网,就已经让其他新兴制造中心莫尘莫及。任何生产生活都需要用到电力,即便是人工智能都是如此,就拿chagpt和sora来说,都是超级电老虎,欧美电力提升速度,远远搞不上人工智能发展的速度,建设电网又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而无论是在电力系统的建设,还是电力价格,中国都是其他国家很难匹敌的存在。

除此之外,越南规模太小,GDP和深圳差不多数量级,不太可能成为全球制造中心。至于印度,原本目标是让制造业对自身GDP的占比,提升到25%,结果呢?从2010年的17%,下降到2022年的13%,不能说是进步神速,起码也是每况愈下,说他们要取代中国,也就是欧美自欺欺人罢了。从现在全球贸易的格局来看,中国的打法更像是“发展中国家”包围“发达国家”。

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从2019年的31.54 万亿,增加到了2023年的41.76万亿,而欧盟和美国占中国进出口比重,从2019年的27.2%。下降到了2023年的24.4%;与之相对应的是,一带一路国家占中国进出口比重,从2019年的29.4%,上升到了46.6%,拉美、非洲进出口增速也非常可观,仅2023年,分别增长6.8%和7.1%。

所以,前段时间《纽约时报》在研究了中国的进出口情况,他们先崩溃了,发文表示,全球各国从中国购买商品,要远比欧美多得多,美国和欧洲对此已无能为力。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