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梆子《密云十姐妹》剧照。(北京演艺集团供图)
人民网北京4月3日电 (记者尹星云)4月2日晚,以密云水库建设和保护为题材创作的河北梆子《密云十姐妹》在梅兰芳大剧院进行了全新升级后的首场演出。
河北梆子《密云十姐妹》由北京市委宣传部出品、北京演艺集团制作、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演出、密云区委宣传部支持,在今年1月的首演和3月的京郊巡演后,该剧从一度创作的文本到二度创作的舞美、唱腔、音乐、服装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地“深耕细作、增香提色”,成功崭新亮相。
河北梆子《密云十姐妹》剧照。(北京演艺集团供图)
讲好北京故事 延伸时代精神
河北梆子《密云十姐妹》从修建和保护密云水库涌现出的无数值得传颂的人物和事迹中,选取了1958年参加密云水库建设的“十姐妹突击队”为代表人物,通过队长王秀兰的当代视角,回溯自水库建设之初到当下水库保护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全景式地构建跨越六十多年的生动史诗。
“京城三杯水,两杯密云来。”密云水库是北京重要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资源战略储备基地。河北梆子《密云十姐妹》讲述了一个北京故事,交错呈现“修水库难、守水库更难”的内涵,展现出不同的时代精神和人民力量,串联起不同年代的观众与北京这座城市的寻根感和融入感,艺术化解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生态理念。
自孵化创作到首演、复排,河北梆子《密云十姐妹》从主创多轮选题论证、大纲创作、实地采风调研,到主演克服伤病排练演出,再到全体人员半个月的不间断修改打磨,整个剧组在创作中融入了水库建设者们不屈不饶的精神和守护者们坚定不移的信念。北京演艺集团副总经理、该剧制作人董宁表示,“《密云十姐妹》是新时代北京现实题材舞台剧的一次重大创作,是河北梆子剧种的一次传承和发展,通过文艺作品彰显和延伸时代精神,感染更多观众,是我们作为文艺工作者的担当和使命。”
河北梆子《密云十姐妹》剧照。(北京演艺集团供图)
全方位打造精品 细致化贴近生活
河北梆子《密云十姐妹》在首演和巡演后得到了专家和观众的充分认可,同时收集了来自各方的意见建议,此次复排对剧目进行了全面的精细化升级,使全剧更精致、主题更清晰、人物更饱满。
以《密云十姐妹》领衔主演王洪玲为代表的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的演员们在复排中,深刻理解人物、体会时代精神融入舞台演绎。王洪玲说,“脱离传统的水袖和手、眼、身、法、步,完全从生活出发去塑造王秀兰这个角色,其实是有一些压力的。通过面对面与原型人物王建华的交流,以及更加生活化的全新唱段,我更能明白他们的内在动力,呈现在舞台上感染大家。”
河北梆子《密云十姐妹》剧照。(北京演艺集团供图)
河北梆子独特魅力 现实题材水乳交融
河北梆子《密云十姐妹》是一部现实题材的现代戏,虽不及古装戏装扮华美、曲调悠长,但更加贴近生活,通过创造性使用现代科技和创新性发展戏曲程式,拉近与观众的距离。
剧中反复出现的“穆桂英在这块大地上摆过战场,我们在这里修筑天堂……”本就是当年修建水库时“穆桂英突击队”的队歌,也是河北梆子的传统唱腔,剧中融入新腔和大乐队、多声部、合唱等配置,凸显了河北梆子与《密云十姐妹》剧情和人物的高度契合。
河北梆子的独特魅力离不开优秀演员的演绎,《密云十姐妹》名角荟萃、全梁上坝,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两位中国戏剧“梅花奖”获得者王洪玲和王英会、国家一级演员杨秀琴和金民合携手一众青年演员,团内老中青三代倾情演绎。不仅主角一句一叫好,其他角色也是人物性格鲜明,让人印象深刻,彰显了剧团蓬勃传承的生命力。正如剧中王秀兰与儿子大能、孙子水清这三代人都用自己的方式守护着密云水库,河北梆子演员们也在用自己的努力传承和发展剧种,呈现一部部“立得住、传得开、唱得响”的作品。
据悉,河北梆子《密云十姐妹》将在京津冀地区进行为期一个月10余场的巡演。该剧艺术指导黄在敏表示,“修筑密云水库是一个很重要的事件,弘扬了时代精神,为过去、现在和未来搭建了一个桥梁,希望《密云十姐妹》能够感染大家,将这种精神延续下去。”
热门跟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