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是赏春景、吃野菜的好季节,不过近些年是越来越热了,以至于现在还是阳春三月,气温就飙升到了20多度,我这里还是中部地区,更何况南方,很多省份都超过了30度,俨然一幅初夏的景象。

在这样的情况下,不少野生植物也提前结出了果实,也就是我们常说的野果。比如我们村这边,有部分桑树就已经结出了桑葚,虽然还没熟,但比往年早了不少,估计再有10来天,就能吃了。

所以,我个人估计,今年南方地区的野果应该会比往年早结出来。若是大家能够多了解一些野果的知识,到时候也能去采摘一些来吃。

本期,我就给大家分享4种野果,这4种野果在过去,很多老人家都说它们有毒,实则都能吃,尤其第1种,如今30元/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种:蜘蛛果

长叶轮钟草这一学名所指代的植物因其独特的果实特征被俗称为“蜘蛛果”。观察其果实形态即可明白名称的由来:果实呈现出扁圆形,且通常会附生有6个类似触须的结构,整体外观酷似一只蜘蛛,从而得此别名。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蜘蛛本身具有毒性,这一联想可能在过去导致老一辈人普遍认为蜘蛛果也是有毒的,并告诫人们不可食用。但实际上,蜘蛛果与昆虫蜘蛛并无直接关联,其可食性需依据科学鉴定为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蜘蛛果不仅无毒,而且还是一种适宜食用的野果,在本期4种野果中,它被认为是最美味的一种。近年来,由于蜘蛛果独特的外观和不错的口感,人们开始尝试对其进行人工栽培,并赋予了它一个悦耳的商品名称——“红果参”。

如今,这种果实已在多个电商平台上架销售,但价格并不低廉。经过查询得知,市场价格区间较大,每斤售价从大约30多元起步,高端的可以达到80多元甚至上百元。

因此,如果将来在野外有幸遇见这种野果,千万不可错过这个机会,要知道在市场上购买的话,花费的成本会相对较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种:马泡瓜

在我们这个地方,马泡瓜通常被称作“马屎瓜”,这个名字虽然不太雅致,但实际上源于两个主要原因。首先,马泡瓜在农田中常被视为一种杂草,尤其偏好在玉米地以及其他旱地作物周边繁茂生长。在过去,玉米等粮食作物具有极高的经济价值和生活重要性,而马泡瓜的广泛滋生无疑给农民带来了困扰,因此每当发现其踪迹,老一辈农人便会毫不犹豫地将其彻底清除。

其次,马泡瓜的果实形态小巧可爱,酷似迷你版的西瓜,深受孩子们的喜爱,他们常常想采摘来品尝。然而,老一辈出于安全考虑并不允许小孩食用这种果实,从而赋予了它“马屎瓜”这样一个俗称,并告诫后代这是有毒的野果,不可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马泡瓜是否具有毒性呢?考虑到马泡瓜属于葫芦科黄瓜属,与我们常见的黄瓜有着亲缘关系,既然黄瓜是安全无毒的,那么马泡瓜同样也是一种无毒的野生果实。如同黄瓜一般,马泡瓜同样是可食用的,尽管其口感体验相当独特。

马泡瓜在未成熟时呈现青绿色,外表类似某种惹人喜爱的水果;待到成熟阶段则转为亮丽的黄色,散发出类似于香瓜的浓郁香气。尽管马泡瓜在成熟时香气扑鼻,但其味道却难以捉摸,兼具香甜、酸涩乃至苦味,让人一时难以分辨其具体风味。

如果品尝到的是甜美口感,自然令人满意,但若遇到酸苦的,则可能带来不太愉悦的食用体验。因此,尽管马泡瓜确实是可以食用的,但在没有充分了解其特性之前,建议不要轻易尝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种:地茄子

茄子,学名为铜锤玉带草,其独特的紫色果实因形似袖珍版茄子而广为人知。对于北方的朋友而言,地茄子或许是一个陌生的概念,但在南方乡村长大的人们对此应颇为熟悉,它偏好生长在南方的田埂与山区地带,通常自每年五月起进入结实阶段,至七月和八月时果实便会完全成熟。

地茄子果实玲珑可爱且颇具观赏性,尤其因其类似茄子的形态深受小朋友们喜爱,他们时常想要摘取尝鲜。然而,在过去,大人们常常告诫孩子们这果实是有毒的,不可食用。实际上,地茄子果实并无毒性。尽管笔者童年时期未曾品尝过,但在成年后曾有机会尝试,发现其口感微甜,甜度虽不甚浓郁,仅略带一丝丝甜意,既谈不上美味绝伦,也并非难以入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种:蛇莓

蛇莓堪称最具代表性的“有毒”野果之一,这一称谓基于两个主要原因:首先,蛇莓广泛分布于全国各地,极为常见;其次,无论地域差异如何,各地的老人们普遍流传着相同的警示——蛇莓不可食用。

以我所了解的几个民间说法为例,一是认为蛇莓因被蛇爬过而带有毒性,因此不能食用;二是将蛇莓描述为蛇的食物,即“蛇的草莓”,由此推断其对人体有害;三是声称蛇莓表面的白色斑点是蛇吐出的唾液痕迹,故被认为具有毒性而不宜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总而言之,在传统观念里,尤其在老一辈的认知中,蛇莓被视为不可食用的果实。然而,事实并非如此绝对。实际上,蛇莓属于蔷薇科蛇莓属,这一类植物通常并不含有毒性,蛇莓亦在其列,确实是可以安全食用的。

尽管如此,相比于其它种类的野生草莓,蛇莓的口感并不讨喜,几乎可以说是寡淡无味。另外,蛇莓偏好生长于阴暗潮湿的环境,这种环境常常伴有较多的昆虫活动,并且也是蛇类常出没的地方。

或许正是因为担心小孩在寻找蛇莓时遭遇这些潜在危险,老人们才会流传着蛇莓有毒、不宜食用的说法,以此来保护孩子们的安全。

本期要分享的4种野果到这就结束了,对于这4种野果,大家有啥看法呢?你是否吃过呢?欢迎留言交流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