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是参加革命,我就去!”

说出这句话的人绝不只有“谍战玫瑰”沈安娜。和她一样为了革命甘愿隐姓埋名深入虎穴,为党收集大量重要情报的无名英雄还有很多。

越来越多人想要了解这些无名英雄的人生,了解他们充满辛酸与危险的潜伏时光。谍战剧《风筝》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被搬到了荧屏上,取得了很高的收视率。

剧中,重庆军统的大特务,人称“鬼子六”的王牌特工郑耀先其实是共产党安插进来的情报员,代号为“风筝”。

他卧底许久,所求的就是找出潜伏在共产党内部、代号为“影子”的国民党特工并将其清除。

他的任务以一种特殊的方式完成了,但一直到他病逝的7个月后,又有一个新“影子”露面并取走了电报机。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风筝》上映

战斗在隐蔽的战线,地下工作者所面临的心理斗争和现实风险远远超出人们的想象和可承受的阈值。

也许终其一生,他们都不能出现在人前。可能他们还会遭到亲友误解,为世人唾骂,为取信敌人而与战友厮杀,因被发现身份而惨死在无人知晓的地方。就是死后,不少人也会因为资料、证人缺失无法被组织证实身份,永远得不到历史的正名。

如果说一线的战士们能够毫不掩饰地为正义、为信仰而战,活得明白,死得光荣的话,那么这些地下工作者的经历和结局大多都是更坎坷、更不幸的。

只是,哪怕有种种不好,为了信仰,为了革命,他们也还是迅速响应了组织的需要,前仆后继地投身到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于“望不到头”的潜伏生涯中燃烧自己的生命。

至始至终,那个燃烧的“火种”都是他们的无所求的爱国情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正因为如此,这些无名英雄值得后人永远的敬重。

谍战剧《风景》上映之前,有不少剧作如《潜伏》、《悬崖》、《伪装者》都因取得很高的收视率大获成功,吸引了更多的观众关注和欣赏国产谍战剧,一定程度激起了这一类型剧作的创作热潮。

越来越多国产谍战剧相继问世,但它们无不暴露出类似的问题,那就是多为仿效,少有创新,多是平庸,少有高质量佳作。

但《风筝》却是一个例外。它在剧情内容、思想内涵和人物塑造上凸显出比较明显的新意使得国产谍战剧的创作有了新的拓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看过《风筝》的人都会发现,该剧在艺术构思和情节上其实延续了国产谍战剧创作的一些基本套路,比如少不了隐藏潜伏、身份甄别、情报传送、诱捕暗杀等等缓解,但这个过程中,导演却在故事叙述、情节演绎和人物刻画上强化了对革命信仰的艺术表达,反而增进了观众的感受和领悟,促使他们更能发自内心地理解和明白人物的选择。

更难得是,《风筝》还有一个新意是十分重视人性描写和历史反思。导演“揪出”了信仰和人性之间的矛盾,对其做了一定的艺术处理,也就越发强化了人性的描写,由此丰富了人物性格,深化了思想内涵。

而导演也没有模糊对历史和历史人物的评价与看法,在叙述过程中加入了一定的反思过程,反而能让经历过的老年观众产生情感共鸣,让没有经历过的青年观众有所了解和认识。

历史的沉重与荒诞和人生的沧桑与无奈交织在一起,引导人们产生了不同的感悟并由此得到了启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角“风筝”

谍战剧《风筝》的主角就是共产党内代号为“风筝”的情报员郑耀先。在重庆军统,他使用的是他的化名——“周志乾”,更多人称呼这个王牌特工为“鬼子六”、“六哥”。无数不明真相的共产党员提起他都是恨得牙痒痒。

和过往国产谍战剧不同,《风筝》在人物形象塑造上不追求“黑白清楚”、“善恶分明”,相反,它致力于塑造有独特命运和鲜明个性的人物形象,更愿意通过表现人物丰富复杂的思想情感,从而给观众留下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

郑耀先就是在这样的人物塑造手法下“诞生”的一个复杂的人物。在他的身上可以看到许多无名英雄的影子,也可以看到许多普通人的影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郑耀先作为共产党特工“风筝”,有坚定的信仰、丰富的经验和过人的智慧,是党组织时刻准备插入敌人心脏、给予其致命一击的一把尖刀。

他后来果然化名国民党留用人员周志乾,一种隐蔽的方式潜入并爬到了重庆军统机关的高层,作为能够掌握更多绝密资料的重要任务,为组织源源不断地输送情报。

这期间,郑耀先经历了一系列命运的波折和人生的磨难,为了能够取信于敌人,他将自己变成一个狡黠机智又心狠手辣的人,这让他在军统内部争取到了更多的簇拥,被人尊称为“六哥”,却也让他成了自己同志眼中人人得以诛之的魔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十多年的情报员生涯,郑耀先忍受了许多的苦楚,但他的身份并不是完全没有破绽的,秘密收集和输送情报久了,军统内部的人也会隐约有所察觉,更有想要和他“争前程”的国民党特工立志将他拉下马,他还遭到了敌人的长期监视甚至是追杀。

郑耀先潜伏进国民党军统,其实肩负一个重要任务,那就是找到国民党军统潜伏在中共重要部门的情报人员并将其彻底清除。

只是,郑耀先所掌握的此人的消息甚少,他不知道这人是男是女,是老是少,只知道其在国民党军统内部的代号是“影子”。谍战剧《风筝》的故事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

郑耀先所寻找的“影子”,其身份在后续的情节中得到了披露。这个人就是郑耀先早期针锋相对的对手、后来相互产生了感情的韩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者在别人眼里是一个坚强的共产党员,有干练的作风和活剥的性格,但她实际的身份却是国民党军统特务,潜伏进中共重要部门,也是因为她奉军统的命令要找出“风筝”并将其清除。

简单来说,“风筝”和“影子”的任务就是找出对方并清除对方,这也注定他们的关系是“不死不休”。

郑耀先和韩冰第一次交手是在1946年,此后有33年的时间,他们都因为各种原因保持着往来,并在相处中逐渐走近对方,萌生了爱情。

但他们会逐渐改变对对方的态度,变得亲近甚至是亲密起来,归根到底是因为他们误以为对方是和自己处在同一营垒的战友。他们以为双方有着相同的革命信仰和追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因此,当1979年真相大白时,当他们最终知道对方是自己寻找了几十年的敌人和对手时,他们都遭受了情感上的重创,想要成为伴侣的希望也彻底破裂。

郑耀先发现韩冰就是“影子”。尽管他确信自己深爱着对方,但他的革命信仰和对组织的忠诚却绝对不允许他咽下这个重要情报。郑耀先最终亲自带着公安战士踏上了逮捕韩冰的路途。

而自知身份暴露的韩冰也因深知郑耀先的为人,没有心存一丝侥幸的心理。她用最后的时间给台湾传递了最后一份情报,揭露了“风筝”的真实身份。

之后,或许是不愿接受沦落为俘虏的命运,或许还有不想和恋人落到生死决斗的境地的考量,总之,等到郑耀先带人赶到时,韩冰已经服毒自杀了。

“影子”就这样成为了历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影子”露面

韩冰服毒自尽后,奉命清除“影子”的郑耀先也就算是成功完成了任务。

换在其他时候,郑耀先很难不为此感到高兴。但当他知晓韩冰就是“影子”,并艰难地作出逮捕她的决定之后,他的内心就久久不能平静。

亲眼目睹她身死,更是让他感到十分的痛苦。

郑耀先作为“风筝”,是一个为维护党和人民根本利益而不惧牺牲的特工。但现实里,他也一个再普通不过的人,有自己的私人情感,也会受到伤害。

这也是他经历一切波折,对很多事感到无能为力之后会越发感到痛苦的原因。

只是,韩冰身死,并不代表事情就会结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9年11月就因病重去世的郑耀先大抵不会想到,在他去世的7个月后,就有一个新的“影子”出现并取走了发报机。而这个人很可能才是真正的“影子”,或者是“影子”团体中的一员。很可能韩冰服毒自尽就是为了保护他。

故事发展到这里,谍战剧《风筝》其实已经到了尾声。

这个在1980年6月露面并取走发报机的新“影子”,从有限的线索中可以发现是一个年轻人。不少人都在猜测他是谁的儿子,是否从血脉到任务都传承自旧的“影子”。更有人想到了韩冰。

但创作者留下了许多悬念,任谁都难以给出一个确切的答案。这也是现实复杂的谍战中常有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