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章正式开始之前,先从三个维度给大家做个回顾,以便大家更好的理解正文内容。‍

首先,政策定调:

第一个政策定调:2024年通胀目标CPI3%、财政赤字3%、GDP增长5%;

第二个政策定调:我们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而且连续发多年;‍‍

这些都是2024年政府工作会议确定的内容,简单来说一个是目标,一个是工具。‍‍‍‍‍

其次,我们面临的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宏观与微观存在体感差异。‍‍

也就是说,我们2023年的GDP增速保持在5%,2024年的GDP增速目标是5%,我们的M2达到了300万亿,总量在增加。‍‍‍‍

但所有人的体感,无论是非金融企业还是个人,大家的体感经济并没有宏观数据那么“热”。‍‍‍‍‍‍

这个维度最典型的特征就是“民间”在2023年6月份就大呼通缩,但在10月份统计局还说仅仅是结构性问题。‍‍‍‍‍‍‍

这带来的结果就是居民和企业不愿意投资和扩大生产,整个社会货币的流通性在降低,这也是我去年就告诉大家的“m1和m2的价差“原因。

第二个问题就是债务问题。‍‍

其实,无论是三道红线拉爆的房企,还是借新还旧的地方债,亦或者周转困难抛盘的投资客,其底层原因只有两个字:债务。

最后,两者之间是什么?

换句话说,在目标和问题之间是什么,我们如何解决问题达到目标?‍

那么,解决问题的工具是什么?我们用多长时间解决问题?

我明确的告诉大家,从问题到目标,说起来有千条、万条路径,但归根结底就是两个词:

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而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从更宏大的叙事角度看是“方法”,但对我们普通人而言,就是趋势、就是未来、就是身不由己。

那么,央行的会议到底说了什么?对楼市,对我们普通人的影响又是什么?

来,看正文!

01

2024年3月29日,央行召开第一季度会议。‍‍‍‍‍‍

4月5日,央行发布新闻稿。

从公开披露的信息看,这次会议有个新提法非常值得关注:充实货币政策工具

我知道,这句话对普通购房者而言无异于天书。

所以呢,我会一一给大家解读,让大家明白央行这个新提法到底意味着什么~

既然会议提出要“充实”货币工具,那么就意味着现有的货币工具不够。

或者说当前的货币工具不具备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所以才会提出“充实货币工具”。‍‍‍‍‍‍‍

那么,目前央行有多少货币工具呢?

17个!

——正确的叫法是结构性政策工具共有17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17项工具基本囊括了当前各个产业、政策落地的货币政策工具。

关于这17项工具,咱们先简单的分类做个了解,这样就能走知道“充实货币政策工具”到底充实哪个维度了,或者哪个维度的工具会被“创设”了!

1、央行的货币工具分长期工具和阶段性工具。

这长期到好理解,就是一直都有。

那么阶段性货币工具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17项工具中的15项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16项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17项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这些货币政策工具都是因为“问题的发生”,才出台的“货币政策工具。

文章到这里,有些小伙伴或许会问:什么?这保交楼、房企纾困再贷款、租赁住房贷款也是货币政策工具吗?‍‍‍‍‍‍‍‍‍

是的。‍‍‍‍‍‍

因为货币政策的目标就是采取各种控制货币供应量和价格(就是利率)的举措,来解决实际经济场景中的问题。‍‍‍‍‍

换句话说,只要有问题,就可以“创设”一种货币工具,解决对应的问题。

混知的读者都比较熟悉房地产范畴的事情,所以我就以房地产维度的货币政策工具给大家举例说说。‍‍‍‍‍‍‍‍‍‍‍

众所周知,房地产维度的问题就是烂尾、房企爆雷、楼市供需失衡。

所以央行针对这些问题,出台的货币就是15项货币工具“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16项货币工具“房企纾困专项再贷款”、17项货币工具“租赁住房贷款支持计划”。

大家之所以不熟悉货币政策工具,是因为大家平时熟悉的只有四项:‍‍‍‍

利率政策、存款准备金政策、MLF俗称麻辣粉、PSL抵押补充贷款。‍‍‍‍‍‍‍‍‍

大家平时看到上文这四项比较多,而其他工具都是因为“问题”而出台的货币政策,普及率比较低。

所以,通过房地产维度的货币政策工具,希望大家明白,只要出现问题,我们就会有对应的阶段性货币政策工具。
‍‍‍‍‍‍‍‍

大家还记得2008年之后,咱们提出的”精准滴灌“货币政策吗?

现在央行的阶段性货币工具,本质上就是遵循“精准滴灌”的落地执行。

2、钱的成本不一样。‍‍‍‍‍‍‍‍‍‍‍

在17项目货币政策工具中,解决问题的阶段性货币政策工具利率都比较低,只有1.75%。‍‍

其中,第15项保交楼贷款支持计划的利率为“0”。‍‍‍‍‍‍‍‍‍‍‍‍

由此可见,从宏大叙事角度看,有多重视保交付。

3、总额

截止于2023年12月,央行17项货币工具的总额是7.5万亿。

其中长期性工具余额合计达29033亿元,到期的阶段性工具有7项余额合计达7539亿元,存续的阶段性工具有7项余额合计达38532亿元。‍‍‍

换句话说,这17项目货币工具,还有7项3.85万亿可用。‍‍‍‍‍‍‍‍

其中,与地产强相关的PSL余额达到3.25万亿为最多。

文章至此,简单说一下,为什么抵押补充贷款PSL和地产强、基建相关。‍‍‍‍

毫不夸张的讲,这PSL就是为了“泛地产”、“泛基建”而生。

凡是对中国货币发放了解的伙伴都清楚,“基建”行业一直都是中国货币发放的主要渠道。

因为从修路到地铁、从修桥到保障房、从街道绿化到.......反正基础建设的所有一切,都是货币流出的最佳出口。

PSL与地产的强相关体现在如下维度:

第一次深度捆绑是2015年。

2015年楼市什么最出名?

棚改货币化带来的涨价去库存啊。

在2014年到2018年,PSL占棚改资金的比例到达了57%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么,这个PSL在2015年是怎么助力楼市涨价去库存呢?

来,大家看下面这张图,就明白这个叫“PSL”的工具,怎么和房地产行业深度捆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难看出:2015年房地产行业的暴涨,PSL功不可没。

第二次深度捆绑是2022年。

在2022年9到11月份合计净投放6300亿,主要是保交楼和基建。

第三次深度捆绑就是2024年1月2日投放的3500亿PSL。

用途嚒,就是三大工程。即保障房、平急两用、城中村改造。

那么,PSL余额达到3.25万亿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如果央行启动PSL,这3.25万亿的基础货币,可以向市场投放了26万亿的信贷货币。

不过呢,从目前情况看,还没看到央行有大范围启动PSL的冲动。‍‍‍‍‍‍‍

但在这次2024年3月29日的会议中,央行删除了自2023年第四季度开始就提出的“跨周期”调节表述,只保留了“逆周期”。

这意味着宽货币、轰油门会比之前的力度要大。‍‍‍‍‍‍‍

所以,加大PSL投入的概率是存在的

在货币宽松的背景下,该如何贷款买房,该如何认识按揭买房这种负债行为?可以看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2

文章至此,再回顾前文的主题:央行新提法充实货币工具到底指什么呢?‍‍‍‍‍‍‍‍‍‍‍

我认为,从货币工具的角度看,重点不在房地产,因为和房地产强相关的PSL还有3.25万亿呢!‍‍‍‍

我认为,充实货币工具的“资金池”要解决的对应问题是地方债!

关于地方债的问题,我之前的文章《127万亿,到底意味着什么》对于地方债的问题有详细的分解。‍‍‍‍‍‍‍‍‍‍‍‍‍‍‍‍

我再简单的重复一下观点:地方债,是2024年最大的头等大事。‍‍‍

那么,有些伙伴看到“地方债”三个字就会有疑问:一个地产号,为什么要说地方债呢?

因为地方债的问题,解决方法说起来很多,但说到底就只有一个:债务货币化

说白了,就是通胀稀释债务。‍

而通胀意味着货币贬值,资产升值,这对楼市而言是“水涨船高”的过程。‍‍‍‍‍‍‍‍

所以,我关注的重点从来不是地方债,而是存在的问题与化债的方法。

我不知道大家是否关注,最近关于“中国版QE”的消息甚嚣尘上,其原因就是地方债。‍‍‍‍‍‍‍‍‍‍

QE大家都知道,就是无限量量化宽松。‍‍‍‍‍‍‍‍‍‍‍‍‍

中国版QE就是指央行像日本和美国一样,央行下场买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呢,关于“中国版QE”存在争议,因为央行直接在一级市场购债违法。‍‍‍‍‍‍‍

但在二级市场购购债是可以的。‍

那么,市场向来不会“空穴来风”,为什么突然就出现了“中国版QE的说法呢?‍‍

因为在2023年10月30日的中央工作会有中,有这样一段话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在央行公开市场中逐步增加国债买卖。

所以,市场才会出现“有人说神经病,怎么可能”、“有人说中国版QE必将到来”的分歧。

不过呢,我认为只谈“一级市场不可以购债”、“二级市场可以购债”都是偏颇之言,因为咱们可以“充实货币政策工具箱”啊,咱们可以“创设”啊。‍‍‍

咱们之前有麻辣粉MLF、酸辣粉SLF、胖死了PSL,为什么不可以“创设”个爽歪歪的SWW来购债呢?‍‍‍‍

最低限度,地方债化解的SPV贷款(流动性应急贷款)是可以有的。

要知道,咱们奉行的可是“活人还能让尿憋死”原则,就像2008年4万亿大放水wen宰相背了骂名。

可2015年棚改货币化安置的PSL投放不低于7万亿就没有几个人知道。‍‍‍‍‍‍‍‍‍‍‍‍‍‍‍

所以,我认为:解决地方债,债务货币化是必然,只不过以那种姿态出现而已。‍‍‍‍‍‍‍‍‍‍‍

通胀背景下,资产的配置逻辑已经发生改变,具体可以看文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03

最后,说几点。

1、第二季度逆周期力度加大

降准降息这个事情,我之前早就说过了,二季度也是大概率事件,不过呢,我认为针对地方债、楼市低迷的政策会在第二季度集中出现。‍‍‍‍‍‍‍‍‍‍‍‍‍‍

毕竟,第二季度有个大会要开呢

2、立帖为证

2023年我们提前四个月预判了特殊国债落地、提前6个月预判取消限购和各种救市政策。‍‍‍‍‍‍‍‍‍‍‍‍‍‍‍‍‍‍

2024年我连续写了日本QE对收益曲线的拉升、地方债的化债之路,以及今天的中央货币政策工具的盘点,都只为了告诉大家:‍‍‍‍‍‍

通胀是必然。

近20年都少见的央行二级市场购债也会启动

3
、最后

且不管是什么工具,反正目标都已经明确:经济大环境回暖啊

那么,经济回暖的标准是什么?

通胀率达到3%啊(2024年初既定的目标)

这通胀率3%意味着什么?

我们距离一碗面条100元又近了一步啊

老实做人,踏实写文,不鼓吹,不煽动,让你明白房产这回事!

原创不易 点赞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