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78年,中美两国发表建交公报,标志着双边关系的一个新起点时,中国的经济状况与今日天壤之别。据世界银行指标显示,当年中国人均GDP仅为156美元,不仅远低于当时被视为世界最贫穷地区的撒哈拉沙漠以南非洲国家平均人均GDP490美元,甚至不到其三分之一。以当时1495亿美元的经济体量、206亿美元的对外贸易额、仅1.67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以及对美9.9亿美元的贸易额来看,中国经济的规模和对外开放程度均相对较小。

在美国的支持下,中国经济逐渐走上世界舞台,并于2001年成功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这一关键历史时刻为中国的对外开放和经济发展开启了新篇章。

从1978年到1984年,中美之间的贸易保持了基本平衡,中国向美国的进口额大于出口额。但情况在1985年发生了变化,中国开始实现对美贸易顺差,当年即达到6000万美元。此后,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深入实施,中美贸易额持续攀升,贸易顺差也随之扩大。到了2018年,中国对美贸易顺差更是达到了创纪录的3233亿美元。即便在新冠疫情肆虐的2022年,中美之间的贸易额也高达6900亿美元,其中,美国自中国进口5388亿美元,而中国自美进口1538亿美元;中国对美贸易顺差由2021年的3535亿美元增至3829亿美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美贸易关系的这一跨越式发展不仅展示了中国经济的巨大变革,也反映了全球经济格局的深刻调整。四十多年来,中美两国在经济、贸易领域的互动不断深化,尽管存在摩擦和挑战,但双边贸易关系的紧密程度和相互依赖的深度也在不断加强。

不知道那些支持俄罗斯的网友们会有什么看法,如果有不同见解,欢迎留言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