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安徽频道

“千万工程”是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生动教材,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成功实践,滁州市南谯区珠龙镇学习浙江“千万工程”经验,注重科学规划,因地制宜,发挥群众主动性,稳步推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找到了做好“三农”工作的一种答案。

留得住“青山绿水”。生态宜居,是乡村振兴的内在要求。要注重生态治理,大力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实施“五治理一革命”,重点抓好改厕、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黑臭水体整治、农村垃圾分类处理、村庄绿化等工作。要保留乡土特色,民居风貌改造中不一味地涂白,不大兴土木、不大拆大建,严格把握“把农村建的更像农村”的原则,在绿化树种选择和布局上尽量用本土树种、草种;景观节点和小品中多用本土化的片石、竹篱笆、原木栅栏等农村常见材料,让村民能“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规划好“一村一品”。乡村要振兴,产业兴旺最关键;产业要发展,特色种植最关键。要紧紧抓住壮大村集体经济这个“牛鼻子”,认真研究本镇本村经济发展现状,盘点镇村发展优势,进一步激活镇村资源要素,“因村制宜”探索村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通过打造跑山猪、生态水果、中药材、山野菜等“土字号”系列特色产品,放大农业产业“品牌”效应;通过延伸产业链条拓展农业功能,推动康养产业、民宿餐饮、文化体验等“农业+”发展;通过以点带面、以强带弱等方式,将“单打独斗”变为“抱团发展”,最大限度增加群众收入。

“三治融合”树新风。基层治理要有效发挥村规民约、家教家风作用,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发挥“一约四会”作用,将垃圾分类、污水治理等纳入村规民约,探索建立“农村物业”“积分超市”等群众自治组织;通过评选最美庭院、文明家庭,自觉做好房前屋后、大街小巷、庭院内外的绿化美化,引导村民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培育文明乡风;组织开展各级好人、星级文明户、新乡贤、道德模范等先进典型评选表彰活动,弘扬守望相助、敦亲睦邻、孝老敬贤的传统美德,激励群众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切实让乡村“颜值”与“气质”相得益彰。(刘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