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卓英是何许人也,很多人都会觉得陌生。他的名字虽然没有薛岳、杜聿明等人被人熟知,但当年在国民党军队体系中课时蒋介石相当器重的重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卓英7岁时便踏入了乡村的私塾开始求学之路,并于1914年从当地的官学毕业。随后的一年,他迈入了大埔中学继续深造。自幼,罗卓英便对诗词与古文情有独钟,他在大埔中学度过了一段充实的学习时光,直到中学毕业。之后,他还曾短暂地担任过教师的职务,传授知识给学子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投笔从戎思救国
罗卓英在1918年选择投身军旅,北上参加保定军校的考试,虽然首次未能成功,但第二年他成功考入保定军校第八期炮科。在军校期间,他结识了人生中的贵人陈诚,两人结为深厚的友谊。因此,罗卓英后来成为了陈诚派系的主要骨干和智囊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卓英既是陈诚的得力干将,也是土木系的智囊,其地位仅次于陈诚。每当陈诚晋升高位,罗卓英都会继任其之前的职位。因此,他在第18军以及整个土木系中都享有很高的威望。一旦陈诚不在,他必定是号令“土木系”的唯一人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罗卓英与陈诚的关系密切,他也深受蒋介石的重视。蒋介石以黄埔军校为基础,尤其重视陈诚、罗卓英等人领导的部队,视为他的第一亲信嫡系部队。罗卓英因其出色的能力和智慧而被蒋介石器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高战役的完全胜利
1937年以后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日本侵略者虽然一步步蚕食国土,但其日子也并不像他们自己宣扬的那么顺利。日军长沙战役受挫之后,深感必须首先消灭或赶走赣江、抚河流域一带的国民党野战军,扫清障碍,才能直捣长沙右侧,打通粤汉铁路,便于1941年3月发动了鄱阳湖扫荡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日寇三十三、三十四师团、池田混成旅团,及远藤少将指挥的第三飞行团组成的扫荡部队,共出动了四万余人,飞机百余架,坦克四十余辆,分三路合击第十九集团军的指挥中心上高。不可一世的日本侵略者怎么也没有想到平日里看起来散兵游勇的国民党部队会在这个地方让他们折戟沉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卓英指挥刘多荃的第四十九军、李觉的第七十九军、王耀武的第七十四军和赶来增援的七十二军李良基师,共六万余人,采取两翼牵制敌军,使其不能形成合围之势,并大胆集中重兵,转移外线,诱敌从中路深入,在上高一带歼灭敌人的战略。
这场战斗中,日本三十四师团几乎被全歼,该师团步兵指挥官宕永少将因重伤至毙。据当时战报说,日军被毙伤24000余人,被俘72人。罗卓英因此役而获青天白日勋章。值得一提的是这场战争虽然离不开罗卓英的战略指挥,但是王耀武率领的74军展现出来的强大战斗力令蒋介石刮目相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令人惋惜的远征军
日本侵略者野心勃勃,贪婪无度,已深陷中国战场泥沼,却仍妄想将整个东亚收入囊中。面对如此猖獗的日军,美国、英国与中国联手,共同组建联合军队,誓要与之抗争到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2年4月2日,国民党最高军事委员会委任罗卓英将军为远征军第一路司令长官,接受史迪威将军和英军太平洋战区司令的指挥。在经历数次与日军的对峙和较量后,中美英联军决定在瓦城附近与日军展开一场生死决战。然而,他们却未能充分重视通往腊戌的要道——东枝等地的防守,而是采取守株待兔的策略,静待日军前来攻击瓦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日军并未采取正面强攻的战术,而是采取迂回战术,分兵两路,一路佯攻瓦城,另一路则偷袭东枝。在占领东枝后,得知罗部军队集结于瓦城,便迅速调动机械化部队猛攻腊戌。当史、罗两位将军获悉腊戌告急时,已来不及调兵遣将前往救援。28日,腊戌失守,瓦城随即陷入被包围的困境。史、罗两位将军这才如梦初醒,急忙下令各部向伊洛瓦底江方向撤退,并紧急支援八莫、密支那等地,试图先稳固后方,再图谋进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一切已为时太晚,日军在占领腊戌后,继续沿东线快速推进,5月3日,一举拿下中缅边境重镇畹町,并迅速向莫八、密支那等地发起攻击。5月8日,密支那失守,第二天腾冲也沦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至此,十万入缅军的退路被彻底切断。5月1日,史、罗两位将军无奈下令放弃瓦城,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大撤退。全军被迫舍弃车辆辎重,突破日军重重封锁线,进入人迹罕至的崇山峻岭之中,穿越原始森林。一部分军队于8月初艰难返回滇西;而罗卓英将军的长官司令部及新三十八师则历经巴曼克、曼坎、荷马林、泰南等地,最终进入印度。此次入缅作战的十万大军,损失惨重,多达五万余人,其中三分之二在撤退途中不幸牺牲。第二○○师师长戴安澜将军因重伤无法得到及时救治,英勇牺牲,令人痛惜不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日战争胜利后,罗卓英还在东北主持过一段时间和解放军对抗的工作。在历史大势的选择之下,任何人都无法阻挡时代的步伐。罗卓英在东北面对解放军依然是束手无策,只能跟着蒋介石飞往台湾。1961年曾经叱咤风云的一代名将最终落得个客死他乡的结局,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