俸禄,是封建时代的统治者为了维护社会运转,给士绅阶级为主的社会管理人员所颁布的一项特殊制度。千百年来,在封建社会一次又一次的改良之后,专制统治在清朝时期已经达到巅峰。清朝能够维持如此疆域庞大的帝国版图,一个行之有效的官僚机制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而在官僚任用的过程中,统治者想要减少腐败行为的发生,维持国家的行政效率,必须要制定一定之规。其中对官僚们的社会福利待遇制定,每一任帝王都是几经考量才加以实施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九品中正制早在汉代时陈群就已经提出,历经变革之后为清朝统治者所接纳。是以清朝的官员也按照品级来划分。而正一品官员也即将成为了所有文武职大臣的巅峰。清初时期,由于政府初建,各项制度也处在磨合期,因此很多地方没有经过考究,直到顺治皇帝统治时,将官员的薪俸进行了调整,才让官员薪资更为符合当时的社会经济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顺治10年的俸禄改革以后,规定在京官员中一品的俸禄是俸银180两,禄米90石。对于在外地做官的来说,就只有钱,没禄米了。如果将1石米粗略折合成1两银子来看,那么正一品的月俸也就是270两银子,有学者计算,清朝时期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大致在150-220元之间……

那么这说明正一品官员的月俸也就相当于现在的40500元到59400之间,也就是说一个月四五万块钱。

不过除了以上的月工资,官员们还有很多其他收入,早期时有案衣什物银、蔬菜烛碳银,心红纸张银等等名义上的福利,林林总总加起来一年也有好几百两。如果清政府对官员的工资太过克扣,那么其结果也无疑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政府从百姓那里征来的财税,给官员发银,官员不满足的话,自然自己去从百姓那里想办法巧取豪夺了,这其中贪污腐败自然是最便捷的法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是以为了杜绝大规模贪腐现象,清朝统治者还是办法了养廉银。明朝时候讲究的是“重典治国”,就是管得比较严,官员犯事了,锦衣卫马上到家门,而清朝的特色就是“厚禄养廉”。清朝统治者对政府官员的态度相对柔和,康熙时候虽然有大规模的贪腐现象,但到了雍正时期,由于养廉银的存在也相当程度地减缓了此类现象。

养廉银制度虽然几经调整,但仍是数额巨大,一度是正常工资的百倍之多。有数万两不等,一年下来白赚几百万元。不过清朝自从巩固江山之后,同样有着扬文抑武的习惯。和平时期的朝廷自然将陆军军费维持在一个低等水平,不能让武官做大。因此文官拿着一年几万两俸禄的同事,武官就寒碜多了。大约有文职官吏的五分之一左右。而且清朝的养廉银制度并不仅仅是对高级官吏有所优待。除了各省外放的总督、巡抚根据本地的生产情况,养廉银有高低之别以外,自上而下的一干大小官员,每个人都有着不菲的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康熙时代早年战争频繁,到了雍正时期则将国家焦点放在了维护统治之上,正是因为雍正时期首创的养廉制度,才得以让清廷弥补了早期战争所造成的国库空虚,前人种田后人收,到了乾隆时期的盛世,养廉银制度也是出了很大力气的。

封建时代中,官员贪腐一直都是困扰着最高统治者的核心问题。贪腐现象几千年无法杜绝,也证明了仅靠高俸禄或者类似明朝那样严格的监督系统都很难取得理想效果。毕竟官员也都是普通人,如果没有一个相当水平的思想道德建设,封建官僚们又怎么会主动缩回伸进百姓口袋中的贪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