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草地上的荠菜,是我们周围常见的野草之一。作为十字花科植物,荠菜的嫩叶和花蕾都可以作为食材,生吃、炒熟或煮熟皆可。它们散发出浓郁的泥土味,略带一丝苦味,成为中国广大农村地区春季采野菜制作荠菜饺子的常见食材。

在江南地区,人们常说“三月三,荠菜花开”,这一天人们采摘荠菜,烹饪荠菜美食,或者用荠菜煮鸡蛋,以祈求健康和长寿。荠菜被认为有清热解毒、明目益肝的功效,而鸡蛋则是营养丰富的食物,传统上,认为在这一天食用荠菜煮鸡蛋,可以祛除体内湿气,促进身体健康。

笔者还记得初中的时候住在一个住宿学校,每年三月三时,学校里面就会统一做荠菜煮鸡蛋。学校里面那时候旁边有一大片荒地,每到春暖花开的时候,老师们就会动员全校学生去采野菜(荠菜)。等到食堂里师傅从一大锅的荠菜汤中捞出来热乎乎一个个的鸡蛋乘到碗里时,那滋味,那情景,回忆起来,可真是美好。

然而,栖息地丧失,是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最主要的驱动力之一。如今,随着城市化的进程不断推进,包括荠菜在内的城市中这类野花野草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受到威胁。园林绿化多采用选择性的园艺植物,而传统的野草逐渐消失在整齐划一的草坪背后。更有甚者,一些地方的城市园林的管理者要求必须要“拔出野草”,园丁们一旦没落实,就要被罚工资。事实上,这种做法不仅是城市生态环境的损失,也是对生物多样性的伤害。

为了改变这一现状,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邻里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组发起了“让野草长”倡议,旨在推动城市地区的“再野化”(rewild),呼吁留给野生生命一些自然生长、充分绽放的生存空间。该倡议倡导“生态文明的审美观”,呼吁欣赏自然之美,推动了“观自然”(Nature-Watching Movement)运动,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主流化。

近年来,随着越来越多的人们“观自然”、重新欣赏自然之美,也逐渐了解和关注本地的野草植物,如荠菜这类小型植物。荠菜不仅是一种常见的野草,更是承载着丰富文化传统的植物。通过更多人的认识和关注,希望能够保护和传承荠菜等野生植物的美好传统,促进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和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欢迎点评。)

整理 | Wendy

编辑 | Maggi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