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照片,并没有你想的那么复杂,关键是你的认知,总认为美照需要更复杂的程序才能拿到手。

我们往往拍了很多照片,每一张都很美,但还是觉得自己遇见了瓶颈期,这个时候,其实放开固化概念的曝光和布光,在画面中试着多一些细微的思考,也许照片就与众不同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试着创造一些特殊的光线

这里所讲的光线,并非我们常规所说那种主光和副光,如果非要将其往“主、副、轮、背、修”上靠,那么这特殊的光线,算是修饰光。

这种特殊气质的光线,可以为人像带来什么呢?往往它不需要太多, 有时候,一束就能创造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想一下,室内控光,如果四面白墙,其实是比较难的。如果你用热靴灯随便一打,整个房间来回反射,全部大亮了,就没有了想要的情绪和个性效果。试想一下,我们想拍摄一个困在相思中的小姐姐,满腹惆怅,只需要一束光芒透射过来,给青春一缕爱的希望。

这个时候你用普通的led灯试一下,因为光指不够,很难获得想要的感觉,所以配备的这盏灯还需要很大的光指输出。但是大功率灯光一下子就把整个房间打亮了,怎么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每一个摄影师其实都是一名出色的手工师。像家里不用电冰箱纸箱子可以准备一个,将其压扁,一端套在灯头上,另一端用透明胶布粘合成一条缝隙,中间做好支撑,灯光在通过纸箱的同时,形成了规则的方向性,如同聚光灯效果,当光线打在模特身上,我们就得到了想要的效果。

对,就是这种具有特殊气质的光线,为忧郁的氛围创造一丝希望和光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际上,在人像摄影中总需要一束比较有性格的光。

有时候我们拍摄室内私房照时,环境受限的缘故,画面总觉得很平,层次也不好,整体显得拥堵。这也是很多摄影朋友喜欢用大光圈的缘故,因为大光圈镜头可以把背景虚化掉,甚至连前景也做一些虚化效果,以此让照片显得唯美。

但这并不能很好的解决画面的层次问题,今天介绍一个方法,通过前面提到的修饰光来增加层次感。如果前面说的大光圈手段是“背景虚-中景人物实-前景虚”三层层次效果,那么用光线得到的就是“背景暗-中景人物亮-前景暗”三层层次效果,这种层次感会有更多的元素入画,构图更丰富,人物的性格刻画的更有力度。

这种修饰光,未必需要专业的摄影灯,有时候我们在宾馆里,使用镜前灯或床头灯,也能塑造出需要的效果。若是用离机引闪器+热靴灯,需要在热靴灯的灯头上自制前面我讲到的那种纸板狭缝,因为我们并不希望更多的光线把整个人物或环境打亮,而只需要这样的一道光的效果。 大家快快动起手来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试着创造一些个性的色彩

像我讲到的修饰光,也可以用来打造的色彩魅力。这个时候只需要使用到色片即可完成。

拍人像时,我们一般很少利用白平衡来控制色调。因为此时的白平衡主要用于肤色矫正,但如果刻意想要一个高色温的画面(青蓝调),将白平衡的色温放在3000K左右时,那么在你得到想要的背景色时,一定会影响肤色,此刻的肤色一定是偏色的。

很多朋友说,可以在灯上加3000K的色片,来还原肤色,理论上是成立的,但是真实去拍,你会发现,头发以及眼睛,很多细节的偏色造成的问题,基本靠后期是无法矫正的。 所以,如果喜欢色彩和玩灯,建议不要乱动相机上的白平衡,以及上面的色温和色调。多上几盏灯,一切都OK。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比如背景色想要青蓝调,那么就在背景灯上加6500-7000K左右的色片,这样拍到的照片,你会发现,背景的色彩得到了,而且模特的肤色是准确的。

此刻需要撞色效果,可以再上一盏射灯,营造修饰光(有时候用一支手电筒也可以),在这盏灯前加红色色片,对小姐姐面部局部打亮,我们知道,红色和青色是互补色,黑色的头发和脸廓作为隔离色,将红色脸庞和青色背景进行有效的隔离,就避免了两者产生互补干扰(会导致照片发灰),最终拿到一张比较有意境的人像照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想一下,绿色和洋红色可以为画面带来什么?

如果你在拍照的时候,开始注意到画面中有几种色彩,这并不算什么。但是,当你开始去琢磨各种颜色之间的关系,那么说明你已经想要利用颜色来帮助自己表达主题了。

当皮肤处于阴影的时候,色温是往高走的。因为大于5800K的色温表现,正是我们日常看到的青蓝天空或阴影处。而皮肤是红色的,红+蓝,得到洋红色。阴影处的洋红色皮肤需要强烈的对比关系,所以画面中就需要有它的撞色,绿色。背景安排了绿植,同时为了防止两种色彩打架(互补色撞到一起得到灰色,会让照片发灰),让轮廓光的白色作为隔离色,将洋红色和绿色进行有效的隔离。

这就是运用色彩关系的魅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试着构建一些几何的元素

一定要记住,拍照时对环境的观察非常重要。

像半坡人像,其实瞳叔之前讲过很多案例。表面上看,这类是在玩对角线,不是上坡就是下坡,只要把平衡关系掌握好,基本上就可以出片了。

但是,我们如果从画面比例上来重新审视环境,会发现更多有意思的东西。 比如,先把人物摘除,这个环境受到半坡的影响,其实是两个三角形组成的,左下的三角形是实体,山的表面,非常有质感和细节,草被植物和岩石以及层层的光影。右上是天空,比较虚幻,甚至看不到云的细节。那么,这个背景是不是一实一虚在做对比关系。

然后再看色彩,左下被红橙绿占满,只有少许的岩石青色。而右上几乎全是青冷色。那么,画面的色彩是不是一种冷暖对比。

小姐姐坐在青色的石头上,将头部以及肢体呈现在没有杂色干扰的青色天空中,人物的肢体情绪会强化和放大了。而所穿的裙子,是和山体表面的植物同色系的,从意境上就有了大山的女儿,向往高远的天空。立足一个世界,对另一个世界充满了期待和向往。那么画面就有了情绪和情感。

从几何元素上来看,当背景是由两个三角形组成的,人物的肢体造型,左手胳膊也圈成了一个三角形,让背景的青色天空,呈现出了一个大三角套小三角,画面更有了形式感,这就是摄影的魅力。只要你在用脑子创作,那么有意义的作品就是最好的回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试着认识一些画质的效果

人像摄影中的颗粒与噪点是截然不同的,这点作为一个摄影师,必须要清楚。

先说一下颗粒,这是从前胶片机才能产生出来的一种视觉感觉和效果。因为胶片的曝光方式,是快门打开时,光线一旦碰上胶片就会产生化学反应,进而将影像曝光在胶片上,经过药水冲洗晾干,我们获得了可以出照片的底片。那么颗粒就是在胶片化学反应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一种特有的磨砂感,广受摄影人的喜爱。

噪点呢,是进入到电子感光时代后,当光线与coms(ccd)接触后,由于曝光设置让一些暗部细节得不到充分的曝光,这些无法被电子元件准确表述的像素,最后以近似马赛克方式呈现的内容,就是噪点了。所以,这种粗糙感给人的视觉感觉就是曝光不好,ISO性能差,画质差,所以职业摄影人对这类噪点比较严重的片子,都是当废片处理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很多摄影新手,却总是把颗粒和噪点两个概念混淆理解。

明明拍了一张废片,或者说是后期过度,画质急剧下降产生的噪点说是自己的照片颗粒感多么多么的好。这类选手特别让人头疼。

实际上,通过后期去为画面增加一些颗粒感,是能够做到的。前提是你要明白什么是颗粒感。其实两者之间最大的区别是,颗粒感的颗粒与颗粒之间,是非常油润细腻的,像磨砂一样的过渡轻柔。

而噪点的点与点之间,马太效应十分明显,将照片放大后,点点之间没有过度,形状甚至包括色彩,几乎都是呈断崖状的分裂,破碎。 那么根据这个思路,我们在修复废片的时候,往往会通过高斯模糊,来将原本的噪点打柔,进而获得一种貌似颗粒感的油润感觉。

瞳叔今天讲的干货,不知道大家听懂没有,听懂了下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