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吃了3年的药还是双腿严重水肿不能穿鞋,走五步路就要休息。没想到做完手术才3天,喘不上气和下肢水肿的症状都消失了!我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走路”4月8日,在武汉亚心总医院,38岁的重度肺高压患者毛女士(化名)高兴地向记者展示自己的手术疗效。

肺动脉高压患者因为缺氧导致嘴唇紫绀,因此被称为“蓝嘴唇”。10多天前,毛女士接受了湖北首例“三维标测系统指引下肺动脉去神经术”,如今她已经可以正常行走,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出院在即。

双脚因严重水肿不能穿鞋

走五步路就要休息一分钟

2020年,毛女士跟丈夫在广州打工期间突然出现乏力、胸闷、气促等症状,确诊为肺动脉高压。“我从来都没听过这个病,医生说这个疾病很难治,我们就决定回家治疗。”丈夫康先生第一次听说肺动脉高压这种疾病。

武汉亚心总医院心血管科副主任医师唐成介绍,肺动脉高压,属于一种罕见病,发病人群并不多,患病率约为百万分之15,通常活动后出现气喘、呼吸艰难等症状。原发性肺高压一般较难查出明确病因,除了药物,没有很好的治疗方法,在医学界,被普遍认为是一种预后较差、不能根治的疾病,因此肺动脉高压也被称为“心肺血管系统的癌症”。

到2024年3月份,毛女士气喘情况加重,因呼吸不畅导致无法长时间平躺,严重影响睡眠。不仅如此,毛女士的下肢严重水肿,整条腿肿得白亮,据毛女士回忆“当时双腿肿的没办法穿鞋,平时只能穿拖鞋,如果走路的话,感觉那个皮肤都跟裂开一样。”在老家求医时,虽然医院开出了治疗药物,但是吃了三年的药,毛女士没有好转,情况还越来越严重。她每走五步就开始喘气,呼吸困难,需要在原地休息一分钟后才能再次行走

三维下微创新技术施展“降维打击”

开辟“肺高压”人群新出路

从老家转诊到武汉亚心总医院后,经过检查,发现毛女士肺高压已至重度,用药治疗也无济于事。绝望的康先生不愿放弃:“如果治不好,起码人舒服点也成!”,经过唐成医生谨慎评估后,决定推荐毛女士一种新技术——“肺动脉去神经术”。

“对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来说,以往最常见的就是用药物治疗,但是药物治疗只能延缓病人病情的发展,无法有效降低肺动脉压力。目前经科学研究发现,原发性肺高压患者,主要因其肺动脉周围交感神经处于‘亢进’状态,导致肺动脉的收缩和内膜增厚。‘肺动脉去神经术’可以显著降低肺动脉交感神经的活性,从而降低病人肺动脉压力。一般来说,它能够将肺动脉压力降低30~50%。”唐成跟患者解释道。

听完唐医生的讲解,毛女士和家人当即决定一试。意见方案确定后,团队立刻实施“三维标测系统指引下肺动脉去神经术”。术中,通过大腿根部股静脉穿刺将导管送至心脏后,对肺动脉测压后显示:93/34/53mmHg(肺动脉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压正常值应为10~30mmHg/5~10mmHg、/10mmHg、),明确严重肺高压。随后,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引下重建肺动脉主干和左右肺动脉,接着定位靶点,并用冷盐水灌注消融导管,温度限制在43度以下,射频电流以每个点放电25~30秒的时间形成连续消融线。历经1小时45分钟后,手术顺利完成,而此时,肺动脉压力已降至71/23/46mmHg。术后第三天,毛女士各类症状肉眼可见地消退,截止发稿前,已顺利出院,3-6个月内还将继续随访观察。

“在国内有少数医院已经尝试在二维X线透视指引下进行‘肺动脉去神经术’,相较于二维指引,只能粗略定位,无法精确消融范围,而三维标测系统如同车载导航的立体指引,能更精准肺动脉消融点,从而对‘亢进’交感神经节实施‘降维打击’。于患者来说,创面更小、手术时间更短,也是大获裨益。”唐成教授表示。

通过这种方法,肺动脉交感神经处于灭活状态,随时间发展,能显著降低肺动脉压力。对于原发性肺动脉高压的病人开辟了一条新的出路。据悉,目前武汉亚心总医院采用的三维标测系统指引下进行肺动脉去神经术,湖北省内尚属首例。(徐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