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上海市人民政府发布了第七批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共计22项)和上海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共计25项)(可点击文末“阅读原文”查看)。其中,这3项来自静安!

编号

VIII-28

项目名称

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

项目申报单位

上海静安建筑装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

拓展项目

编号

IX-12

项目名称

内科疗法(颜氏内科)

项目申报单位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

拓展项目

编号

IX-15

项目名称

徐氏儿科疗法

项目申报单位

上海市中医医院

拓展项目

接下来

跟着静宝一起来走近

这些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石库门里弄建筑营造技艺

上海石库门建筑,是始于清末民初的居民住宅,多为砖木立帖结构,并结合了欧洲的建筑联排体系。当下,上海现存的石库门里弄建筑大多已“年过半百”,在保护、修缮这些建筑的过程中,传承其修缮技艺成为了一项重要课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楼英俊摄

上海静安建筑装饰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凭借着历史建筑修缮这一核心优势,编写、出版了《上海石库门建筑保护修缮技艺》一书。书中清晰明了地归纳与阐释了石库门建筑的概况、分布、介绍,具体的查勘、设计、施工流程和传统修复技艺和质量要求、标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公保是上海石库门(木作)修缮技艺的主要传承人,在修缮行业已工作了45年。他修缮过众多石库门建筑,获得了“上海工匠”“静安工匠”“革命遗址优秀修复人”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他也积极投身于“师徒带教”工作,这是工匠精神的薪火相传,是将老一辈的技艺承上启下并倾囊相授,也是传统石库门(木作)修缮技艺保留至今并得以继续传承的重要途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内科疗法(颜氏内科)

颜氏内科流派起源于江苏孟河医派,由近代著名中医学家颜亦鲁先生于1920年正式创派。流派自创派至今,已传承发展逾百年。四世家传,精研中医,口授心传,代有其人,耕耘不辍,卓有成效,在沪上渐成影响,成为海派中医主要学派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颜氏家族照片

第二代传人颜德馨教授为我国首届国医大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医药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他先后提出“人体衰老的主要机制在于气血失调”“气为百病之长,血为百病之胎”等理论观点,创立“衡法”治则,将传统气血学说发展到一个新高度,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各科疑难杂病及老年病等开拓出新途径,形成鲜明的海派中医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颜氏内科传承研究基地合影

近年来,颜乾麟、颜新、颜乾珍、颜琼枝等颜氏传人及再传弟子,认真梳理颜氏内科流派临床经验、优势病种、特色技术。探索流派学术观点的突破,促进中医理论及技术创新。逐渐凝练出一系列流派特征,并总结各类独具特色的临床适宜技术,加以推广。

承担“973”、国家自然基金、上海市科委、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重大科研项目30余项,18次获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部、市局科技成果奖,为中医药发展守正创新作出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中医楼

徐氏儿科疗法

徐氏(小圃)儿科肇始于清末上海宝山县江湾镇名医徐杏圃。上海宝山县江湾镇有“中医之乡”之称,因交通便利,在中国近代中医发展的潮流中,具有“名医荟萃、流派纷呈、学术争鸣、中西汇通”的鲜明时代特征。

第一代奠基人徐杏圃嫡子徐小圃,以疗效显著、医德清廉而闻名。因上海夏季炎热,河流众多而湿气重,徐小圃认为“小儿热病最多”,用药多主清凉。后受名医祝味菊影响,擅用麻黄等药,有“徐麻黄”之称,并主张“扶正温阳”。再之后,与沪上名西医学习,运用西医儿科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代传承人为徐仲才、徐伯远、朱瑞群等。克绍箕裘,临证以注重小儿阳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代传承人以虞坚尔、徐荣娟、朱盛国、时毓民为代表,皆沪上中医儿科领军人物。梳理传承脉络,中西融合,以“扶阳理论”为基础,进一步整理、继承与发展徐氏(小圃)儿科学术思想及用药特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代传承人有朱慧华、薛征、赵鋆、姜永红等。在继承发扬徐氏(小圃)儿科的医术精华的同时,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不断拓展其学术内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百年历史、四代传承,徐氏(小圃)儿科秉承海派中医“开放、兼容、吸纳、创新”的特点,根据疾病谱的变化,形成了新的观点、理论,成为我国中医儿科的重要流派。

来源:上海静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