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汕头市召开第五届城市规划委员会第七次会议,审议并表决通过了《汕头市第三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草案)。按照具有突出历史文化价值、具有较高建筑艺术特征、具有一定的科学文化价值的认定标准,汕头市在金平区范围内推荐中山公园假山、明禋砂尾洋楼、革命母亲李梨英旧居、青抗会金砂分会旧址、公元厂科研楼、汕头大学大礼堂、赖厝国王庙与龙尾爷庙等7处建(构)筑;澄海区范围内推荐利生织布厂、世序祠、通奉第、蔡氏岳祖祠、精祖家塾等5处建(构)筑;潮南区范围内推荐植英小学老校舍、溪尾周大塗库、潮阳县第一个农民协会(刘氏宗祠)、泗水周氏大宗祠、蟹目古井等5处建(构)筑纳入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记者在汕头市人民政府官网获悉,2016年,汕头发布的《汕头市第一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中,16处建(构)筑均位于金平区小公园开埠区内。

可以说,该名录的发布为汕头市历史建筑的保护等方面提供规划支撑,为第二年小公园开埠区首期修复改造工程的启动起到助推作用。

从2021年发布的《汕头市第二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来看,该次修复的历史建筑主要分布在小公园开埠区的多条街,如杉排路、永和街、永安街、永泰路、永兴街等,这些建筑层数为2-4层,历史上大部分功能为商住混合、商业工业居住、商住办公、仓储、旅社等,至今基本保持其原状,其中,皇后酒楼旧址、凯旋旅社旧址等均入选其中。

可以看出,

相比过去,《汕头市第三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草案)主要有以下亮点:

其一,区域范围扩大:不仅涵盖了金平区,还扩展到了澄海区潮南区,显示了汕头市对于历史建筑保护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其二,更加具有历史文化多样性:不同类型的建筑共同构成了汕头市丰富的文化景观,体现了多样性文化传承的规划理念;其三,对华侨文化和潮汕传统文化的重视:通过纳入如利生织布厂、蔡氏岳祖祠、精祖家塾等具有华侨文化和潮汕传统文化特色的建筑,保护和弘扬了侨文化、红色文化和潮汕传统文化,这不仅有助于增强市民的文化认同感,也为汕头市的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资源;其四,纳入教育建筑:显示出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汕头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南方+记者陈斐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者]陈斐仪

[来源]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