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这里是甘博、网友评论等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视频中,小男孩带着扩音器字正腔圆,抑扬顿挫地讲解甘肃博物馆里的硅化木:“这硅化木出自甘肃省的靖远县,俗称‘木化石’,是常见的植物化石之一。它是由于木头埋在地底下,木质部的有机成分也就是像沙子一样的东西与地下水的二氧化硅所置换形成的。二氧化硅的用途也很多,比如我们现在看到的玻璃,主要成分也是二氧化硅……”

游客的目光也跟随着这位小讲解员的手势引导看向展柜里的硅化木,十分投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网友们不禁感叹道:”说得那么专业,那么自信,那么有气场,还那么帅”“有这么专业的‘小孩哥’讲解,我能把博物馆的知识啃烂”“我在这个年纪话都说不利索”。

还有大学生调侃说自己连小孩子都比不过了,“二氧化什么,我有点听不明白”。

视频拍摄者@王名申说,这些小讲解员们可以一个人讲完整个甘肃博物馆三层的文物,体验感非常好,明显地感受到这个小孩子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而不是死记硬背,在甘肃博物馆确实学到了很多东西。

据新华每日电讯报道,这位“满级小朋友”叫张书铖,今年9岁,在兰州一所小学读三年级,喜欢历史和文学的他,平时最爱读小说和科普书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妈妈姜楠眼中,书铖是个勤于思考的小朋友,看场电影也会有自己的观点,总是“打破砂锅问到底”。有时把大人问住了,他还会自己去查资料。这么一看,小书铖身上,颇有“天选讲解员”的潜质。

自2008年起,甘肃省博物馆每年向社会公开招募志愿者,至今已有十六个年头。去年2月,姜楠看到了甘肃省博物馆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的志愿讲解员招聘信息,推荐小书铖去报名,最后成功通过了面试。

据中国青年报报道,2023年8月,张书铖就已经在甘肃省博物馆担任小讲解员了。他给周围同龄孩子和大人们讲解时自信满满,毫不怯场。

想成为一名志愿讲解员并不容易,还是要经过一番“考验”。每年年初甘肃省博物馆的招聘信息发布后,大约几百位报名者要经过一轮初筛、一轮面试留下的才能进入讲解培训阶段。2023年的“竞争”还格外激烈,志愿者报名人数达到1000人,创下历年来的高峰,最终录取比例也由1:8变成1:1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志愿者要进行试讲,每人有两次考核机会,通过试讲考核的志愿者,还有半年“见习期”,期间也会有专人监督指导考察志愿者在岗位上的表现。最终顺利留下的志愿讲解员每年还需达到至少20次合计50小时的志愿服务时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张书铖刚开始接触文物知识,要完全理解讲解大纲中的专业内容难度很大。但是张书铖没有放弃,遇到不理解的地方,他就追着老师请教,培训间隙还会查资料,也看纪录片给自己“补课”。

试讲的前一周,姜楠帮孩子把准备讲解的文物图片打印出来,贴在家里。张书铖模拟展览现场对着图片一遍遍地练习。

最终,小书铖“过五关,斩六将”,才正式别上那枚“帅气”的讲解耳麦。

如今,他几乎每周都会参与志愿服务,一场讲下来大约要持续20到30分钟。“讲解是我自己很喜欢的事情,让我很有成就感。我不觉得累,只觉得要学的东西更多。”已经“上岗”一年,负责古生物化石部分讲解工作的张书铖说。

面对网友的认可和点赞,小书铖特别开心。除了感谢大家的鼓励,他也认真而略带稚气地回应:“我不能让大家觉得,甘肃省博物馆的讲解员不专业,越受到认可,我越要把讲解这件事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