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得不说古人的智慧真的是很强大,即使没有一个脏字,但是说出来的话却能让人无地自容,不过没有点文化的人还真是听不懂。不过,即使古人愤怒到了极点,但依旧是很注意自身的修养和礼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句:夏虫不可语冰

第一句:夏虫不可语冰

“夏虫不可语冰”出自《庄子·秋水》,这句话的由来是孔子的学生和一个蚂蚱的对话。说是有一天,孔子的一个学生在门外扫地,来了一个客人他一个问题客人问道:“一年到底有几季啊?”孔子的学生便回答道:“一年有春夏秋冬四季。”客人摇摇头说:“不对,一年只有三季。”明明是四季,客人为何说是三季,最后两个人争执不下,就决定打赌:如果是四季,客人向学生磕三个头;如果是三季,学生向客人磕三个头。

本以为自己可以赢定了的学生准备带客人去见老师孔子。正巧这时孔子从屋里走出来,学生上前问道:“老师,一年有几季啊?”孔子看了一眼客人,说:“一年有三季。”这个学生快吓昏了,可是他不敢马上问。客人马上说:“磕头磕头!”学生没办法,只好乖乖磕了三个头。

客人走了以后,学生迫不及待地问孔子:“老师,一年明明有四季,您怎么说三季呢?”孔子说:“你没看到刚才那个人全身都是绿色的吗?他是蚂蚱,蚂蚱春天生,秋天就死了,他从来没见过冬天,你跟他讲四季吵到晚上都讲不通。所幸你吃亏,磕三个头,无所谓。”

后来便有了“夏虫不可语冰”一成语,多形容人与人之间由于经历、见识等方面的差异,导致难以沟通和相互理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句:老而不死是为贼

第二句:老而不死是为贼

“老而不死是为贼”的典故出自《论语·宪问》,据记载,孔子有一老友,名叫原壤,起因是原壤小时候就不懂得孝顺尊重长辈爱护兄弟,长大后也没有任何成就,如今老了之后还不能给年轻人做榜样,而这句话说的其实是“为老不尊”的人。

在原壤的母亲去世时,原壤非但不伤心,还敲着母亲的棺椁欢快地唱着歌。之后更是在与孔子见面时,双腿叉开而坐,非常的不礼貌,孔子见到原壤如此行径,便非常愤怒,怒说原壤:“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说完,孔子还用手杖敲打了原壤的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三句:何不以溺自照

第三句:何不以溺自照

“何不以溺自照”出自宋朝。在宋仁宗时期,有一个叫王随的人,由于在道德上和品德上比较出众,后来就做到了丞相的位置。

这天,有一个姓萧的差役来到了王随的府上,向王随要个“三路运使”官做做,被王随派人赶出去了,萧姓差役走了之后,王随便对其他人说:“何不以溺自照面,看做得三路运使无?”意思就是,怎么不撒泡尿照照自己,是否配做三路运使,之后这句话,便被经常用作骂人的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四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第四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出自五代时期女诗人花蕊夫人写的七言绝句《口占答宋太祖述亡国诗》。

在五代十国时期,四川有前蜀和后蜀两国,后蜀君主孟昶有一宠妃名叫花蕊夫人,集三千宠爱于一生,独享专宠22年,非常聪慧,能诗善文。但是后蜀君主孟昶贪图逸乐,奢侈无度,最终在乾德二年冬,宋太祖赵匡胤仅用40天便灭了后蜀,而后蜀的十四万军队几乎是不战而降,花蕊夫人被迫随孟昶北行。

花蕊夫人在北行时做了一首《述国亡诗》:君王城上竖降旗,妾在深宫那得知。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五句: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齐国死何为”的典鲁国自《左传》。在战国时期,齐国大夫庆封曾出使鲁国,庆封的车子很是豪华,鲁国派遣叔孙豹来负责接待齐国大夫庆封,而在宴席中,庆封对叔孙豹很是不友好,还让叔孙豹席地为他作诗,这边有了题目为《相鼠》的一首诗,诗中说道:“相鼠有皮, 人而无仪。人而无仪, 不死何为?相鼠有齿, 人而无止。人而无止, 不死何俟?相鼠有体, 人而无礼。人而无礼, 胡不 遄死?”而愚蠢的庆封竟然一点都没有听出叔孙豹对他的讽刺,也是可笑至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历史上的名句,有多少都是古人留下来的智慧,他们没有用丝毫的脏字,却说出了非常有深意的言语,脏话多说都是不文明的语言,而古人的脏话却能说得这么有内涵,不愧是被称为“迷人的老祖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