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的冬天,对于蒋介石而言,格外寒冷。前线失利的消息,每天都会传递过来,让他入赘冰窟。国府内部同样阴云密布,是战是和,众口铄金,摇摆不定,让主战派的蒋介石成为了混沌局面下的攻击对象。

当时,不少人视蒋为和谈面前的最大威胁,以至于第三次下野后,蒋介石返回了奉化溪口的老家,准备在这里东山再起,以退为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败退前夕

蒋介石对于自己的处境,有着清醒的认识。尽管南京政府的总统大位他已经让给了桂系的李宗仁,但是蒋介石仍然掌握着国民党的实际控制权。

在溪口休养的这段时间里,蒋介石的目光始终关注着外界变幻莫测的时局。

在他看来,只要李宗仁把事情搞糟,他就可以顺理成章地站出来,成为挽救中华的那个所谓的“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他之所以不肯放弃国民党总裁之职,就是想利用总裁的机制,用党的力量影响政治与军事,如此一来,李宗仁的代总统便不过是个名头而已。

为此,蒋介石在下野前夕,将上海中央银行的库存黄金和银币分别转移到了台北、广州、厦门三个城市,又分别任命了陈诚与张群。

而这一切的安排与布置,唯一的目的就是制衡李宗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那段时间,奉化溪口成了国民政府军政要员的聚集地,蒋介石在自己的住所秒高台别墅特意布置了一间机要室,蒋介石就是透过那里的电报电话遥控这前往的战事。与其说是下野,不如说,此时的蒋介石只是隐没到了国民政府的幕后而已。

此时,国军的战事不容乐观。以阎锡山为首的山西太原已经被解放军围得如铁桶一般,省府里的下级官员们连午饭都吃不上,阎锡山只能一再要求南京政府拨款拨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在退无可退,守无可守的情况下,1949年3月29日,南京代总统李宗仁给阎锡山发去了一封电报,邀他前往南京商议军国大事。

就这样,阎锡山去了南京,面见李宗仁,后又抵达溪口,与蒋介石谈话,从此,阎锡山离开太原,进入了国民党中枢,成为李与蒋之间沟通的桥梁。

然而,时局变化之快,让国民党内部始料未及。1949年4月1日,国共和谈代表抵达北平,15日,八条二十四款的国内和平协定出炉,可这份协定却被南京政府拒之门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毛泽东、朱德为首的中共中央随即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解放军大举渡江。

在这个时刻,蒋介石、李宗仁、何应钦、白崇禧齐聚杭州,进行会谈。可是,在这次会谈上,不管李宗仁如何态度强硬,蒋介石依旧没有放弃他的权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23日清晨,这是李宗仁最后一次出现在南京总统府。他的飞机在南京盘旋两周,随后向西南方向飞去。抗战胜利后,南京政府刚刚迁都不过三年,此时竟已经成了“故都”。

收到消息的蒋介石为此非常兴奋,他知道,自己重新出山的时刻到了。4月24日,随着解放军逼近杭州,蒋介石吩咐儿子蒋经国,将船只准备好,明日他们就将启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次日一早,蒋介石带着全家人前往母亲的墓前告别。蒋经国在他的日记中写道:“再上飞凤山顶,极目四望,溪山无语,虽未流泪,但悲痛之情难以言宣。大好河山,几至无立锥之地,谁为为之,孰令致之。一息尚存,势必重回故土。”

下山后,他们又与族老辞别。当时,族老问蒋介石,他要何时回来,蒋介石没有正面回答,只伸出了三根手指,以示时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个月?还是三年?蒋介石当年心中所想,如今已经成了一个谜团。但可以肯定的是,他这一走,蒋家用了足足三代人的时间,才重新走回了故土。

自慈安出发,蒋介石父子先是乘车抵达了宁海县西店镇,从那里搭乘轿子走了约八里路,后由木筏转搭小汽艇,最后才终于坐上了座舰太康舰。

蒋经国本以为他们的目的地是基隆或是厦门,没想到,蒋介石却命令船舰驶往上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尽管蒋介石始终认为,他仍有最后一搏的希望,但是在此之前,他不得不先替自己铺平退路。

在上海,他们足足逗留了两个星期,为的就是将上海遗留的外汇、工作人员撤往台湾。

事实上,蒋介石自己心里清楚,他的这个举动已经预示着大势已去,只是在他的内心深处,不想这样认为罢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做完这些事情,蒋介石撤到了舟山群岛,在那里他待了十天,主要是去察看周边的形势。

随后,他又从舟山群岛抵达澎湖,从澎湖到高雄岗山,从岗山去往桃园大溪,最后才出现在台北的阳明山。

这一番折腾下来,他终于在其认定的地方——台湾,停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的挣扎

1949年10月1日,在北京的天安门城楼上,一个新的中央政府正式成立了。九天之后,蒋介石在台湾,也举行了所谓的“双十节”阅兵仪式。

尽管都是在庆祝,可蒋介石的心中仍是惴惴不安。一天早上,他刚刚做完祷告,想着拿圣经替自己做一下占卜。

于是,便闭着双眼,随手翻开了一页,点中一处,睁眼一看,竟然是《新约·使徒行传》的第九章四十一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看后心中再度生出了勇气,因为在他看来,这一卦的签语并不坏。于是,当天他在日记中写到:“感谢上帝,使我‘中华民国’得由忠贞子民介石之手,能使之转危为安,重生复兴也。”

可是,现实并不如蒋介石占卜的这样乐观,因为就在几个月前,在国民政府的新办公地——广州,解放军的隆隆炮火已经逼近了那里。

国民政府各机关单位的公务人员,连行李都没有拆完,便又再次打包,准备将一切重要家私,通过白云机场、粤汉车站运抵重庆和台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变幻莫测的时局,国府上下陷入了恐慌之中。没人能准确预料下一步的行动,很多人开始为个人的安危做起了打算,“出走”几乎每天都在上演,国民政府越来越脆弱不堪。

就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第二天,广东战役的大幕也正式拉开,解放军二野第四兵团、四野第十五兵团和两广纵队兵分三路向广州进军,白崇禧部只好从衡阳撤退到广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按照国府高层的预想,他们本打算利用两广部队与中央军打配合,守住两广。

可是,此时弃暗投明却成了国军们更为关注的事情。随着程前、陈明仁先后投诚,桂系部队犹如豆腐渣工程一般,一触即溃。在外征战多年,不少国军官兵一走到广西地界,便纷纷脱离队伍,跑回家乡。

这样的变故,让国民党高层始料未及,不过几天的功夫,广州就几近失守,国民政府不得不再度迁都,这一次他们抵达的地方是重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0月13日,李宗仁飞抵重庆,居住在歌乐山的林森公馆。由于白崇禧的部队已经被解放军包围,蒋介石的嫡系部队又控制着整个重庆和川东的防务,他再没有与蒋分庭抗礼的筹码,不得不找了个“出巡”的借口离开重庆。这为蒋的复出做好了铺垫。

11月,李宗仁给蒋致电要他前往重庆,而他自己则以看病为由飞去了香港。不久,李宗仁从香港前往美国,把手中的的军政大权托付给了阎锡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国民党生死存亡之际,李宗仁选择当甩手掌柜,从此滞留美国十六年。但是,他的这个举动却给了蒋介石一个非常好的口实。

蒋介石本以为中共的部队会从陕西进攻川北,他在那里布置了重兵,可毛泽东却出其不意,让刘伯承与小平同志指挥第二野战军迂回到了贵州和四川东南部,这让宋希濂的十万大军迅速溃败,二野从东、南两个方向直奔重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1月29日,阎锡山匆忙带着行政院一行撤退到了成都。尽管蒋介石仍不肯离开,但是蒋经国却在当晚10点火速带着蒋介石转移到了白市驿机场的中美号,因为距离他们不远的地方,解放军的枪声已经传了过来。

次日一早,就在蒋介石的飞机起飞之时,解放军部队已经距离机场不到13公里。

重庆失守,被蒋介石给予厚望的云南此时也出现了变故。本就与蒋介石关系若即若离的云南省省长卢汉决定起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表示起义的决心,卢汉将12月9日来到昆明,交代蒋介石西南军事部署的西南行政长官张群、余程万、李弥以及驻留在昆明的中央军干部们约到了一起,以举办宴会的名义将这些人一网打尽。次日一早,五星旗插上了五华山。

与此同时,国民政府也宣布迁往台湾。蒋介石的飞机从成都凤凰山机场缓缓起飞,生平最后一次望向成都,望向这片曾经挥斥方遒的土地,从此再无缘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