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海外版

张奥列(澳大利亚)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4年04月13日 第 07 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的两个女儿都在澳大利亚出生。从她们呱呱落地那一刻起,我就让她们习惯听粤语,接受母语启蒙。当时我们夫妇的如意算盘是,在家说汉语,在学校说英语,将来让她们成为中英双语人才。

大女儿上幼儿园的第一天,一看见红红绿绿的玩具,就冲上去,不管听不听懂老师和小朋友的英语,就在那里兴奋地哇哇啦啦说一通话,与小朋友玩在一起了。渐渐地,在家吃饭,她就“食”(粤语)、“eat”并用,还好,有点双语的意思了。

上小学时,两个女儿放学回家,书包一扔,就打开电视看少儿节目,全是英文台。她们手拿零食边吃边看,津津有味。我听人说,小孩看电视剧学中文最有效,语言容易入脑,就赶紧找来几盒国产片录像带《喜羊羊与灰太狼》《西游记》,试图转移她们的兴趣,谁知她们摇头摆手不“上当”。

周末我带她们上中文学校,老师教的是《弟子规》《三字经》,她们跟着背诵,似乎朗朗上口,但不求甚解,回到家就全还给老师了。上了几次课,没半点效果,她们最初的兴致也消磨殆尽,不肯再去了。

我曾是中学老师,也是写作人,一想,何不干脆自己执教鞭?于是买来黑板、粉笔,周末在家里的阳台开课。一开始有点新鲜感,她们正儿八经坐着,一横一竖学写自己的中文名字,“一、二、三、四”学念数字。没几星期,她们的新鲜感没了,周末学堂也就散了,黑板被她们用来乱涂鸦。

每到周末,常有些澳洲女子拍门来谈事。洋人一口标准普通话,令我吃惊。一问,她们都是在本地学的中文,然后到中国培训。看着她们跟我滔滔不绝地说着,两个女儿一头雾水,大眼瞪小眼懵了。我对女儿说,都懂中文,如果将来在街上,金发碧眼的外国人用中文问你们黑眼黑发的中国人,你们连母语都不懂,不尴尬吗?她们说,我们没去过中国,能算母语吗?

好吧,我就利用小学假期带她们回故乡看看,特别要到北京感受一下中华文化。一登上长城,她们就挥手大喊:Great Wall,look!老师在课堂上跟她们说过的。我忙说,这叫“长城”,于是她们记住了。在故宫,满眼都是宫廷建筑、皇家物品,她们眼花缭乱全然不懂。导游在介绍,她们听得糊涂,忙拉着我来翻译。我告诉她们,这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你们不学好中文,不看华语影视,现在不是成“瞎子”了吗?

回悉尼后,她们提出要买动画片《花木兰》的影碟,因为片里有长城,有古建筑。以前看过片子只觉得好看,但没实感,现在到过长城和故宫,有了感性认识,就想反复看过过瘾。小女儿还买了一本英文版的《普通话视角词典》,可以中英图文语音对照,时不时练发音口型,还老问我对不对。一天她说,想去四川。问她为什么?她答,想吃火锅呀。我一愣,不怕麻辣?我这个老广可受不了辣。她说,在唐人街试过,好吃,喜欢麻婆豆腐。

后来她们参加工作了,一个是物理治疗师,一个做媒体网页设计,心都很野。大女儿说,要自己去上海看看,小女儿说,她要去四川。我说,还是先跟我回广州吧,你们好好与爷爷、外婆聊聊,练习练习你们的中文。

一到爷爷家,看见96岁的爷爷正伏案描红,她们忙问,爷爷您在干什么?爷爷说,练毛笔字啊!她们一脸茫然。爷爷又说,这是中国古老的笔和字。于是,她们第一次与爷爷相谈甚欢。在外婆家,也有了不少话题。外婆有点吃惊,从小到大,还是第一次能聊这么长时间。

我发现,上次回国,她们还常去吃麦当劳、肯德基,这次却全程挑天南地北的各种美食。此前在悉尼,由于我还是中国胃,家里基本做中餐,她们只好经常自己动手做西餐,一家人的饭桌摆上两类菜是常态。这次她们口味的变化让我很开心。

女孩最喜欢的就是逛商场、购物。她们发现,广州的大型商场很多也很时尚,有各种名牌店,于是出门就一定拉上我。她们在商场东蹿西蹿不亦乐乎。我没那个劲头,经常坐下来滑手机,她们就把我拉起来要我跟在后面。她们说,有些话听不明白,要你翻译。一会儿大女儿问,柜台小姐说什么?我说,她问你有没有会员卡,会员打八折。一会儿小女儿问,售货员说什么?我回答,她说如果你买两件就有更大优惠。听明白了,买了,她们很有满足感。她们同时也明白了,学好中文不只是认字学发音,还要理解思维方式、表达习惯,背后其实是一种文化底蕴。我趁机敲打:你们不学好中文,不了解国情,就不方便,寸步难行,我总不能时时刻刻跟在你们身后吧。她们白天登上广州塔鸟瞰市容,晚上夜游珠江欣赏五光十色的夜景,总算搞明白了“小蛮腰”这个词的含意。实地体验,事半功倍。

回到悉尼,她们对学中文及中华文化似乎多了点兴趣。大女儿自己报名参加了一个包饺子的课程,回家做了顿饺子给父母尝尝。我称赞:味道还不错,但你妈可以教你呀,何必到外面学?她笑笑,那是正规的学,有趣。唉,年轻人嘛,有趣才有动力。

小女儿有一天告诉我们,她报名了一个中文班。我说,不必花那个钱,我们每天都可以教你啊!她摇摇头:“在家跟你们学粤语,外面报名的课程是学普通话,大家一起学才有意思。”也理解,学语言关门死背行不通,要有环境气氛的烘托,才能活学活用。

近日,发现小女儿手臂上纹了一条小青龙,我提出质疑。她不以为然:我生肖属龙,不是龙的传人吗,有什么不好?希望她真的是这么想,并能由此找到祖源文化之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