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娃说他们班英语老师又换了。

又换?这才多久啊,半年多就换了三个英语老师了,才刚熟悉过学生情况就又换,这不是折腾学生,拿班级成绩开玩笑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后看家长群里发出新老师的介绍信息,再加上孩子的补充信息,方才大概知晓了原来深圳学校里竟然还有这么一个“代课老师”的特殊群体的存在。

娃所在班级第一任英语老师只教了半个学期的课,同时还兼着邻班的班主任,学期结束据说去了英国,校方说是去进修,然后就新安排来了一个老师,看履历此前是教小学六年级的,当时家长们就感觉好诧异,跨度这么大么?小学里的英语老师直接升格到中学里来教英语?结果不成想还没教两个月,又换走了,听校内其它年纪大的老师说,是合同到期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纳尼?合同?还到期?老师不都是事业编的么?什么合同?再继续一打听,还真是合同到期了,然后就......终止了,再后来,就听说本就是代课老师,签的短期合同,原来编制内的英语老师休产假,所以留出来的空档期就应急招了两任代课老师来短期代班的。

到此时我才知道在深圳老师光鲜和高薪的背后,其实还有着一个庞大的并不太为人知的“代课老师”群体,这个群体数量多到,甚至在几个招聘网站及本地教师招聘网站都有自己单开的页面,而招聘信息多是带有“急聘”字样,一看就是专门来顶班应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是就是因为身份的不同,两者同为老师,待遇千差万别,一般来说 ,基础薪资差异不大,但是因为代课老师不能考职称和计算教龄,所以在职级补贴、房补与绩效等方面,就拉开差距了。据说深圳的代课老师们平均薪资也就不到8K,深圳学校实行延时服务后,算上校内的中午和下午老师托管补助,假如还同时兼着班主任再领一份补贴的话,也就9K左右的水平,大抵只相当于同级在编老师的三分之一。同样的一份工作,付出的辛苦与时间是相同的,只是因为编制归属的不同,就造成了这样“泾渭分明”的两类待遇与人群。

不知道上两任英语老师在这个学校做了多久,其实印象都还蛮不错的,教得水平也还可以。可能第一个老师真的是去继续去国外留学深造了,也或许是考编成功上岸,又或许是去了别的学校继续做代课老师,总是感觉蛮令人唏嘘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深圳中小学的学位与教师这些年一直有不小的缺口,教育局每年都在高薪招录新人进入教师队伍,虽然说疫情之后,原来的高薪缩水不少,但是总体来说,深圳的教师待遇在全国应该还是很不错的,要不然也不会这么多国内名校的高材生竞相争考深圳教师岗位了。但是在这么大的力度招考之下,仍然还有这么多代课老师,确实是我没有想到的,可能是校方不想为了短期在编老师的休假而增加编制,也可能是为了防止后续生源不足而做得的临时措施,不论那样,教师这么一份职业,尤其是在深圳这个生源与学位严重倒挂的城市,竟然还存在大量的“临时工”,确实让我感觉有点震惊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种因为编制不同而造成的同工不同薪的现象在国内很多体制内单位都存在,也算是国内一大特色了,国家呼吁取消“临时工”以及“同工不同酬”的说法也有蛮多年了,但现实是,因为“编制”这种既很“刚性”又很有“弹性”的一种机制安排,让体制内很多工作待遇就变得微妙和不同了起来,相对于私企就缺乏了很多灵活性与合理性。

国家前几年打击教培行业后,原来这一行业内的很多从业人员被挤出,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师资力量重新涌入到了本地教师考编的队伍。深圳因为有着国内一流有竞争力的薪资待遇,以及良好的学校基础硬件水平,这几年教师考编热潮是只增不减,但是奈何僧多粥少,考编竞争异常惨烈,而社招比例更是残酷,2022年深圳宝安某小学社会招录一名数学老师,招考比例达到了夸张的275:1的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娃校内一名老教工聊了聊,她说,其实很多代课老师水平还是不错的,也蛮受校方认可,但是考编不易,有的熬了两年能成功上岸,而有些代课老师代了七八年仍然未能通过编制考试,基本后续也只能继续以这个身份在学校坚持下去了。原本对于这个群体,离开学校,还有教培机构做退路,但是自从现在国家打击教培行业之后,连这个退路竟然也被堵死了。

鲁迅曾讲过:“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教师这个职业,虽然特殊些,终究也未能免俗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