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3日,200多位科学家、企业家和投融资机构代表齐聚沈阳创新天地,参加浑南科技城“新东拓+”科技招商推介大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辽宁省委副书记、沈阳市委书记王新伟出席活动并为首批入驻浑南科技城核心启动区的科学家和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授牌。沈阳市委副书记、市长吕志成,辽宁省科技厅党组书记王学来,中国科学院院士李殿中致辞。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北大学校长冯夏庭,沈阳市领导周舟、闻然参加活动,浑南区委书记、沈阳高新区党工委书记闫占峰主持活动。

实施“新东拓+”计划

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

“经过近三年的精心建设,浑南科技城的空间形态、核心平台、基础设施已基本成型,正处于由投入为主向产出技术、产出人才、产出企业,由政府主导向科学家主导、企业家主导,由基建驱动向项目驱动、产业驱动转换的关键阶段。为全力以赴激活、发挥和放大浑南科技城‘科技创新策源地、新旧动能转换发动机、新质生产力发展示范区’作用,我们制定并实施了‘新东拓+’科技招商计划”浑南区委副书记、区长、沈阳高新区管委会主任任立辉在推介浑南科技城时如是说。

所谓“新”,代表着从科研院所中孵化诞生、破茧成蝶、勇于创新的“新松”式企业;“东”代表着依托高等院校创新资源与人文情怀,迈向市场、搏击风浪、引领行业的“东软”式企业;“拓”代表着以创新团队为核心,披荆斩棘、敢为人先、勇于开拓的“拓荆”式企业。所谓“+”,是从这三种企业孵化成长的模式出发,针对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创新团队三类不同主体,以“新东拓+央企”、“新东拓+园区”、“新东拓+要素保障”为支撑,实现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达到形成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最终目标。

首批33个项目签约落地

“新东拓+”计划取得阶段性成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侧重于资本输入的传统招商相比,“新东拓+”科技招商更加聚焦“创新要素”的积聚与放大。

沈阳高新区建立了一套更加符合科技创新主体发展规律的招引体系、支撑体系、培育体系和保障体系。聚焦先进材料、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数字文创和新能源等“5+1”主导产业,实施《“新东拓+”行动方案》,组建由知名企业家担任首席顾问、沈阳高新区管委会副主任牵头、52名招商人员共同组成的7个招商组团,开展打造院士科技创新中心、与大院大所大学大企共建成果转化中心、对成熟度高的科技成果实行单体转化项目培育、与专业机构合作搭建公共服务要素平台等4个重点招商类型,瞄准沈阳域内和国际国内重点区域分别开展“靶向招商”“带土移植招商”两大行动。

今年以来,已对接重点项目98个、洽谈领军人才和创新创业团队81个,特种金属及高端部件科技创新中心、浑南科技城材料分析测试服务平台、AI智眸病理图像分析系统关键技术研发与产业化等33个项目签约落地,首批入驻浑南科技城核心启动区。

建设“科创特区”

全力创造最优发展环境

浑南科技城是辽宁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区域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抓手,也是全省推动新型工业化、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布局。在91平方公里的生产和生活空间,打造了以科学家工作坊、智慧之云孵化器、科技服务街区为主体的103万平方米创新发展空间,建设了以辽宁材料实验室和辽河实验室领衔、392个研发机构共同组成的科研实验空间,形成了8大主题公园、8大生态水系点缀围绕的126万平方米绿色生态空间,能够充分满足大家的科技研发需要、创新创业期待、企业成长需求和项目落地条件。经过三年来的努力,如今的浑南科技城正沿着“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构建具有东北特色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方向坚定前行,不断汇聚八方资源,铸就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的坚实根基,制定了《沈阳市支持浑南科技城建设“科创特区”若干政策》及其实施细则,已完成公开向社会征求意见,即将发布实施。

更加突出人才主导作用,在荣誉激励上,对经认定作出突出贡献的企业家及各类人才,优先推荐参评市级优秀共产党员、劳动模范、优秀专家、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称号;在人文关爱上,对高层次人才子女,可根据个人意愿在全市范围内选择义务教育阶段就读学校,其中A类人才可放宽至第三代子女。同时,向高层次人才发放“人才绿卡”,持卡可在医疗保健定点医院享受就医和预约转诊“绿色通道”,其父母、配偶、子女享受同等待遇。在贡献奖励上,全面落实《沈阳市人才编制池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提供编制保障,对引进的各类高层次紧缺人才及落户的高成长性科技企业,经认定后给予资金奖励。

更加关注创新创业需求。在提升策源能力上,对院士及诺贝尔奖、何梁何利基金奖等获得者及其他各类人才领衔建设的创新服务载体或实施的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给予连续三年,最多3万平方米的场地支持、累计最高1亿元的资金支持。同时,优先布局建设院士工作站,外籍院士可比照执行。在重大项目支持上,对新立项投资亿元以上重大产业化项目,择优按当年固定资产投资额最高20%的比例给予最高3000万元补贴,单个项目累计补贴不超过1亿元。在引育新质力量上,对在浑南落地的中国创新创业大赛、“创客中国”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大赛等国家级赛事活动总决赛前五名的创新团队和项目,按照名次及贡献分别给予相应奖励,最高不超过5000万元。

更加强化项目服务保障。在要素保障上,积极支持科技与金融深度结合,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以拨投结合、投资入股等方式,给予最高1亿元支持。对从沈阳辖区内银行业金融机构首次获得贷款的小微企业,包括个体工商户和小微企业主经营性贷款,给予最高20万元的贷款贴息。在政务服务上,全面推进“只提交一次材料”改革,综合运用“容缺受理”“延期补正”“承诺替代”等审批模式,不断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生产要素成本、市场交易成本,做到“有问必应、接诉即办”,叫响政务服务“浑南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