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我们,一起学习更多药学知识: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你了解多少?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Antibiotic associated diarrhea,AAD)是指应用抗菌药物后肠道菌群失调基础上继发的腹泻,多为水样便。其发生率视不同抗生素而异,约为5%~39%。按 AAD的病情程度不同,包括:(1)单纯性腹泻;(2)霉菌性结肠炎;(3)伪膜性结肠炎。艰难梭菌(Clostridium difficile)是抗菌药物相关结肠炎的致病菌。该菌通过粪—口途径定植于肠道,抗生素治疗打破肠道正常菌群的平衡对其定植有促进作用。该菌能合成外毒素,外毒素与肠道上皮细胞上的受体结合,导致炎症和腹泻。抗菌药物广泛使用之后不久,人们就充分认识了抗菌药物相关腹泻和结肠炎[1]。1978年,确认艰难梭菌是大多数病例的病原体,最早的CDI病例主要由克林霉素引起[2]。尽管克林霉素仍是重要原因,但随着青霉素类和头孢菌素类的使用越来越多,这些类别的抗生素也牵涉其中。现在认为凡能对抗细菌的药物,几乎均可引起AAD,以氯林可霉素、氨苄青霉素、阿莫西林、阿奇霉素、头孢菌素族多见,氨基糖甙类抗菌药物较少发生[3][4]。

发生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的危险因素主要包括应用抗菌药物时间长[5],联合用药,老年人,伴有基础疾病,治疗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5-8]。因此,在老年患者使用广谱抗菌药物时,应尽量缩短治疗疗程,明确病原体后,尽早转为窄谱抗生素,以尽量减少抗生素相关的腹泻。

应用乳酸杆菌、双歧杆菌等生态制剂引入正常菌群,调整肠道菌群失调,抑制肠杆菌科细菌显著过度生长,减少肠源性毒素的产生,改善肠道的屏障功能,对伪膜性肠炎的治疗效果良好[9]。

抗菌药物相关腹泻的治疗还包括,尽快中止诱发艰难梭菌感染的抗菌药物治疗,因为可能影响艰难梭菌感染复发的风险(A-Ⅱ);当怀疑严重的或有并发症的艰难梭菌感染时,只要诊断被怀疑,即开始经验治疗(C-Ⅲ);如果粪便毒素试验结果阴性,开始、停止或继续治疗的决定必须个体化(C-Ⅲ);如果可能,避免使用抗寄生虫制剂,因为它们可能掩盖症状,导致中毒性巨结肠(C-Ⅲ);甲硝唑可用于轻-中度的初次艰难梭菌感染治疗,剂量为500mg,口服,3次/d,用10~14d(A-I);万古霉素作为严重艰难梭菌感染的初次用药,剂量为125mg,口服,4次/d,用10~14d(B-Ⅰ);口服万古霉素(出现肠梗阻时直肠给药),用或不用静脉滴注甲硝唑是严重、有并发症艰难梭菌感染的治疗方案,万古霉素口服剂量为500mg,4次/d,患者一旦病情稳定,万古霉素即应减量至125mg,每6h一次,同时停用甲硝唑。口服给药受限或完成肠梗阻的患者,可经Foley导管给予万古霉素500mg加入约100mL生理盐水中保留灌肠,1次/6h,甲硝唑500 mg静脉滴注,1次/8 h(C-Ⅲ)[10-11]。

此外,发生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应避免使用止泻药,因为细菌分泌的毒素是主要的致病因子,引起局部私膜血管通透性增加,甚至私膜坏死,服用止泻药会使毒素滞留于肠内,不利于肠道功能的恢复[12]。

由于抗菌药物在临床上使用的越来越广泛,与抗菌药物相关的腹泻,尤其是伪膜性结肠炎越来越多,在临床使用中,应引起高度重视,合理的辨别、分析药物的不良反应,做好患者的用药监护。

专业从事药学工作13年,药事质控迎检、等级医院评审、处方点评、病历点评、参加县级医疗质控、老年医院患者用药教育,守护患者用药安全,欢迎大家关注我们。也希望大家有相关医药文章投稿我们,让更多的同仁了解相关医学,药学专业知识或者临床不合理用药情况及干预措施!另外我们致力于打造一个高端医院药学和临床药学交流群,有需要的可以私聊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