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叔伦,字幼功,唐朝中期诗人,今江苏常州金坛人。出生于一个隐士家庭,其祖父、父亲终生隐居不仕。年少时博闻强记,聪慧过人。曾任抚州刺史、容州刺史、容管经略史兼御史中丞,晚年上表自请出家为道士,享年五十七岁。
有关戴叔伦的故事中,有一则流传甚广的趣闻。一次老师带他到郊外游玩,他们来到一个叫白店的地方。恰巧,有一只白色的公鸡站在高处啼叫,老师即兴出了一上联:“白店白鸡啼白昼”。
戴叔伦边走边琢磨,直到日头偏西,仍未想到合适的下联。他们继续前行,来到一个叫黄村的地方。忽然,一只黄狗从大门内窜出来,追着他们狂叫。戴叔伦马上灵光一闪,开口对出下联:“黄村黄犬吠黄昏”。
戴叔伦的诗名极盛,诗作或雄浑,或婉雅,感情真挚,清词丽句。五律意达词畅,绝句清隽深婉。尤其擅长山水诗,以反映农村生活见长,语言清丽,饶有余味,描写出隐逸生活的闲适情调。
那年仲春,戴叔伦从浙江东阳到湖南曹王李皋幕府,途经义乌苏溪。他走入亭中,观赏江南温婉秀丽的晚春美景,有感而发,创作了一首《苏溪亭》。诗作原文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溪亭上草漫漫,
谁倚东风十二阑?
燕子不归春意晚,
一汀烟雨杏花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诗的大意是:
苏溪亭外,野草茁壮成长,遍地青葱,无边无际。
在春风吹拂中,是谁唱着阑干十二曲呢?
燕子还没有回到老巢,而美好的春光已快要完了。
迷蒙的烟雨笼罩着一片沙洲,杏花在料峭春风中只感凄寒,失去了晴日下艳丽的容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戴叔伦这首《苏溪亭》是一首写景抒怀七言绝句
整首诗首先写地点和节候,表明自己在暮春时节途径浙江义乌的苏溪亭。接着,写倚阑人的形象,是谁在料峭春风中,独倚栏杆,凝眸沉思。最后,写春光将尽,燕子尚未回归旧巢,烟雨笼罩着眼前那片沙洲,杏花失去了鲜艳的容光。所写的景是暮春之景,所表达的情是怨别之情。通过一系列暮春景象的描绘,具体而婉曲地表达了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全诗句句写景,处处含情,情景交融,融浑无迹,委婉含蓄,寓情于景,比喻贴切,十分得体,隽永醇厚,极富情趣,意境凄美,诗韵悠长,突出特点是四句诗全是写景,而景语即情语,侧重描写暮春景色的浓郁和迷蒙,写出了暮春江南的朦胧美,恰好与倚阑人沉重而忧郁的心情契合相印,写的虽然是浓郁而迷人的暮春景色,暗喻的却是心中情,委婉地表达了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总起来看,戴叔伦这首诗虽然题为《苏溪亭》,看似是吟咏苏溪亭的诗作,实则是写在苏溪亭观景时的所见所感,重点运用比兴手法,通过暮春之景,形象地表达了自己的离愁别绪,散发出浓浓的思念之情,余味悠长,耐人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