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1898年2月15日,一声巨响打破 了古巴哈瓦那港的平静,当夜驻泊于此的美国“缅因号”战舰伴随着剧烈的爆炸沉于港内,至此,“缅因号事件”旋即成为导火索,最终引发了“美西战争”。如果十九世纪的民意调查局对美国国内的关于”美西战争“的支持率进行调查的话,或许会得到一个惊人的答案——“同意并支持开战”的公民数量会出乎意料的庞大,即使其中大部分美国民众都不知道美国为什么要同西班牙开战,但他们也会在每一个清晨、在报童的声声叫喊中知晓美国和西班牙必须开战、即将开战、非战不可,并对此坚信不疑。

✦ 人们热衷于战争、娱乐、刺激、煽情、暴力和性,纽约著名报人赫斯特和普利策对此深信不疑——他们使出浑身解数让报童叫卖的新闻足够有爆点、足够有吸引力,足够让每一个步履匆匆的行人停下来买上一份报纸——所以他们大肆炮制各种刺激性新闻、深挖政治丑闻,又在听闻美国与西班牙战局一触即发的当下,纷纷派记者前往前线,希望获得关于战争的第一手消息。 赫斯特的前方记 者雷明顿来电,说这里风平浪静,并没有发生战争——而赫斯特通过电报,敲出了一行字:你提供照片,我提供战争。

✦ “你提供点子,我负责制造新闻。”

✦ 十九世纪黄色新闻的浪潮的余波再新闻业几经上演,新闻长久的摇摆于真实、客观与刺激和注意力的天平之上,而这一次“制造新闻”的不再是那些声名赫赫的报业大亨,传播新闻的也不再是街上奔走叫卖的报童,而变成了普通的、没有经过任何专业培训的普通个体,变成了“我们”——我们在制造新闻、我们在传播新闻、我们在消费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全文内容概述(省流版)】

1、猫一杯被处罚的根本逻辑:以「传递事实」的方式讲一个实际为虚构的段子,就必须要承担「事实」本身会带来的影响力,新闻之所以是新闻,在于其对人们的生活、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段子之所以是段子,在于其不过为了博人一笑,一旦两者的边界趋于模糊,就意味着社会的行为、规则体系趋于崩坏。

2、假如我们进入了“段子社会”:我们已经进入了「娱乐至死」的时代,如果一旦“段子化的新闻、段子化的事实、段子化的生活、万物皆可段子化”成为常态,那么不仅新闻失去了其应有的效应,娱乐也会成为一种控制的工具。

3、警惕“段子社会”与“新黄色新闻”:黄色新闻曾经煽动过美西战争,新黄色新闻将煽动的,或许会是一场潜在的文化与情绪斗争。

Yellow Journalism.

Amusing ourselves to death.

一个人越有影响力❖

就越应该谨言慎行❖

@TuTouSuo ™️

如果我们从头回顾「秦朗巴黎丢作业」这场闹剧,就会发现这件事之所以从可以最初无关痛痒的“互联网段子”,变成一场“大众接力的社会新闻话题”,再到变成一场假新闻甚至是新黄色新闻闹剧,其间不仅和「传播者猫一杯」有关,也和蜂拥而至的「媒体」和「四处扩散」的大众有关,更和「借机炒作的其他网红」有关。无数的人和信息,在名为「流量」的漩涡下越陷越深,最终促成了一场奇异的互联网闹剧。

先说「猫一杯」。自媒体博主,尤其是作为千万级粉丝的自媒体博主当然可以像她过往的叙事风格那样讲(编)一个「有趣、好笑」的“段子”,就算是在最开始她混淆了「段子」和「新闻」的边界,没有做出任何「内容纯属虚构」的标志,而是以「诉说真相」的方式讲一个虚构的段子——我们都还可以将其理解为是对自媒体的适当宽容和且听且笑的小小生活乐子。但是当这件事明显开始朝着与段子截然不同的方向开始传播,当明显的段子被当成新闻被各大媒体转发时,猫一杯致命的错误就在于「在应该澄清和道歉的时候继续虚构和捏造」,在「应该还原事件和重塑真相的时候」置事实于不顾。

而这层逻辑里最大的问题就在于,虚构的段子被当成了真相,真相本就具备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于是无数个叫秦朗的学生、各省践行双减政策的教育局、一场严重且本该被大众所关注的山火,都在为一个“段子”买单。

其次是「无聊又追着流量跑的媒体们」。如果说“媒体间议程设置”已经成为一种约定俗成的行业潜规则,那么在媒体间议程设置之前,新闻事实核查更是行业成文与不成文中都规定了的实际规则。然而互联网时代,被流量左右的内容和被“一键转发”所左右的传播正在无限制的消耗新闻人的专业精神,在“这个会火”“这个会爆”且“这个大家都在写复制一下很快”的写作逻辑下,真相早就成了最不重要的一环。

是段子还是摆拍?没人在乎。

这带来的结果就是原本的「段子」被当成「新闻」广泛传播,前者是自媒体博主的素养不足,后者则是全体新闻媒体的失职。又偏逢这没有人在乎真相,只关心流量与有趣的后真相时代,段子式的新闻圈养出了一大批的「流量人和乐子人」。

有人扮演秦朗小朋友的舅舅,一开播就是百万级别的流量与金钱哗啦啦的涌入个人的口袋;有人在全平台不同图文底下喊话“寻找一位叫秦朗的小朋友”,无论是处于戏谑还是处于真心,都在一次次的点击、喊话、路人的围观和参与中,创造出了源源不断的流量。

如此庞大的影响力,还有人说:不就是个段子吗?至于封号和行政处罚这么上纲上线吗?大家不就是图一乐子。

的确,乐子是乐了,段子是段子,新闻是新闻。 就像曹林老师在新 闻评论里写:「人们不把小品当成事实,因为人们知道那是在“看小品”,但公众浏览网络时并不知道是在“看段子”“看摆拍”“看爽剧”,所以必须以事实标准对信息发布进行衡量。不能因为段子和摆拍多,就反向降低新闻和事实的标 准,以段子剧本污染新闻空间、拉低事实标准,各种对某个热点视频的重复转发、透支 消费,各种被自媒体编造的段子所倒灌都是对新闻信任和事实尊重的谋杀。」

新闻之所以是新闻,在于其对人们的生活、行为具有重要的影响和指导作用;段子之所以是段子,在于其不过为了博人一笑,一旦两者的边界趋于模糊,就意味着社会的行为会趋于戏谑、而规则体系会趋于崩坏。

毕竟,我们无法想象自己生活在一个巨大的“段子社会”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

Yellow Journalism.

º 可我们真的活在“段子社会”里

️ / TuTouSuo Monsters /

你能说出几个过去三个月里重要的社会新闻?你能想到某个新闻媒体在过去一年里发表过的严肃且有见解的观点吗?和这两个问题相比,如果现在让你说出过去三个月的网络流行梗和网络梗图,是不是更容易一些: 春山学、你我皆是牛马 和吗喽、高速运转的机械进入中国、我要迪士尼、上班恶心穿搭等等等。

这个世界不仅是一个巨大的草台班子,这个世界还是一个巨大的段子社会,而我们都是活在段子里的“乐子人”——于是我们看到段子式的新闻、段子化的事实、段子化的生活切片、段子化的生活琐事...

如果需要我给“段子社会”下一个定义的话,我一定会这么写:段子社会是一种万物皆可娱乐化与段子化的社会,它标榜戏谑和有趣,但又同时模糊了事实和虚假;它关注即刻与感受,但又不具备逻辑性和合理性;它有可复制性和可改写性,且不具备专业性和针对性。

在德弗勒对美国现代社会进行分析时,提出了“大众媒介体系模式”,认为在市场足够自由的情况下,代表着注意力的受众即市场的中心,德弗勒将受众 分为三层,分别为金字塔顶尖的高素质人群、金字塔中部中等文化水平的人群以及金字塔底部广泛的、文化水平较低的受众,因为广泛的受众会对「充满低级趣味的内容」抱有极大的兴趣,在受众即市场的逻辑下,支撑自由市场运作的实际上是大量的“低级趣味”内容。

沿着德弗勒的理论描述,今日的互联网社会正在极大程度的还原一种近乎自由的市场状态,故而大部分的低级趣味内容正迎合着流量之所在被生产和被制造,段子社会里的「段子」并非是天然的搞笑和戏谑,而是带了一种后天合成的微微迎合感,带着浸透了互联网逻辑和大众笑点的讨好性—— 如果再往下写,那“段子社会” 的 真实面目就会浮现出来:复制的内容、工业化的生产、批量的制造、被猜测的笑点、被制造的爆点、被裹挟的消费者、沉溺其中的消费 者。

而这一切最终都指向了同一个名词:新黄色新闻。

“新黄色新闻”能通过图像刺激充分调动受众听觉、视觉等感官,为受众营造沉浸式体验,霸占碎片时间,使人沉迷其中。同时在算法的加持下,其在社会中流通,将受众包裹在算法制造的“气泡”当中,在潜移默化中改变受众品位。“新黄色新闻”的泛滥,对新闻行业和社会公共利益造成了严重危害,它挤占了公共注意力资源,剥夺了人们的知情权,消解了新闻的价值,降低了新闻的品质,损害了新闻的公信力,甚至会扰乱社会秩序,对社会文化价值观和传播生态造成负面影响。

或许此时我们要回到最初的那个故事:

“你提供照片,我提供战争。”这句话是黄色新闻浪潮的高峰,它足以掀起一场战争,又足以煽动民意;而今天的新黄色新闻或许可以在段子社会的逻辑下延伸出一条新的规则:

“你提供段子,我制造新闻。”

“你”是无数个博人眼球的自媒体,也是无数个吸引流量的“低级趣味内容”,而“我”则是媒体,是所有借着流量之东风妄图赚的盆满钵满的人,也是试图用「流量」和「情绪」来控制这一代大众情绪的人。

猫一杯没有想那么远,但社会的涌流,又怎么可能被一个人掌握其中——想要玩弄流量,也需要随时面对流量的反噬。新黄色新闻将煽动的,或许会是一场潜在的文化与情绪斗争。

ꕤ⋆⸝⸝Idealism

「逃离轨道 奔向旷野」

秃头所2025届全程班

以实用应试,寻找新的绿洲

⸝⸝Spring Festival

「2025届TTS春日实验企划」

三门学科基础知识

传播/新闻/网传/理解新传学科

⸝⸝creat new world⸝⸝

「2025届TTS新传公开课」

让想象力夺权

DON'T CRY!!RESIST!!!

「小破所打工人工作时间」

每日9:00-21:00在线

✧周末及节假日回复有延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