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赵荣琛先生不同时期的演出戏单,只能当资料看看。

1. 这是京剧史上一场著名的演出。1947年初,李世芳飞机失事后,其师梅兰芳痛失爱徒,悲伤之余为其组织纪念演出,以助李的妻儿家小之后生活。演出时,梅兰芳亲自上台致辞。

这次演出的最大卖点是“十二美跑车”,可谓是集中了当时在沪的年轻京剧名旦。从这个阵容看,坤旦占绝对多数。记得在台采访顾正秋的时候,她还回忆了这场演出的盛况,这是临近她赴台前最为盛大的一次演出。

在两出戏中均为主演一位,名叫李丽,她不是专业演员,是位知名票友,后来去台,逐渐被人淡忘,早期也有一些故事。

戏单上有很多当时已是知名的京剧演员。赵先生在《四郎探母》中,与梅葆玖、李丽分饰铁镜公主,从戏单对应的折子分配看,赵先生应的是最后一折的《回令》。

赵先生的《坐宫 出关》有音配像可聆妙音,重在做表念白的《回令》他是如何演的,就只能看着戏单想象了。

2. 这是较上一张更为著名的一场演出的戏单,梅兰芳、程砚秋在上海各携新收弟子杨畹浓、赵荣琛的合作演出,媒体争相报道,轰动一时。

对这场演出,赵荣琛先生在自传中曾有详细描述,这里无须赘言。每每记不住的是,在《龙凤呈祥》之前的《大法门寺》中,居然是王吟秋主演的《拾玉镯》。因为总被遗忘,所以每次看到这张戏单,对此倒总有惊诧之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赵先生在沪拜师后,回到北京,在程先生的支持下,继续挂大风之名,做了一段时间的营业演出,时间不长。建国后,又组大风,继续商演,请的小生储金鹏是中华戏校金字科的学生;崔熹云是位老艺人,筱翠花的弟子,虽是票友下海,但是老一辈中艺术过硬的二旦;老生梁庆云是杨派知名传人。

这张1955年的戏单上有一行字:程砚秋先生亲授得意弟子。戏单上所刊戏码有《贺后》《孔雀东南飞》《武家坡》《牧羊山》。《牧羊山》就是《朱痕记》,梆子戏的剧名一般为《牧羊卷》。值得我记住的是,赵先生演过《孔雀东南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 从时间和演出阵容可以看出,这是与上一份戏单同期的演出,只是演出地点不同,一是在南京,一是在苏州。戏码记有《柳迎春》《谐趣缘》。

《谐趣缘》改编自程砚秋早期的喜剧《风流棒》。戏单上也有一句说明。五十年代初,赵先生到东北戏曲研究院所属实验京剧团任主演,改编了这出程砚秋早已不再演的早期作品,赵先生亲自导演。整理改编的出发点,聚焦在‘喜剧’,为观众提供更为轻松的赏剧心情,同时展现程派的丰富性。现在,留有唱段录音,赵先生的弟子张曼玲、陈琪都曾在不同的演出场合演唱过该剧的唱段

5. 这是一场义务戏。未查到演出时间、剧目。习艺所就是劳教、收容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 这是1979年传统戏恢复演出之初,赵荣琛先生演出《荒山泪》的戏单。很有意思的是,剧中名为张子的,大概就是张慧珠的儿子宝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7. 这是赵先生赴美讲学的同期,在美国的演出。这些经历,赵先生自己都有详细的记忆。

《碧玉簪》还有几张质量不高的

剧照

。从剧照看,当时在美演出京剧,服化道尚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1983年纪念程砚秋先生的演出戏单,因为太容易见到,就不罗列了。

其实,对于赵荣琛先生,较为重要的演出时期为:重庆、东北、南京、北京。尤其是前三段,可惜这三地的演出戏单都非常少见。

《谐趣缘》《苗青娘》《火焰驹》等剧的首演戏单也很重要。寻重庆的演出戏单估计难度较大了,东北、南京、北京的尚可寄望于沈阳京剧院等剧院的档案室、资料库。

我相肯定有人有收藏,或者当年的报纸有一些刊载,只是得来不易,我也无精力查询。若果真下一些功夫,应该编辑一

本《赵荣琛先生演出戏单图鉴

,将原本戏单的样子以精美图书的形式出版,且比这傻白的复印件更有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