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4月15日9时49分,在山东青岛市黄岛区(北纬35.64度,东经119.62度)发生3.1级地震,震源深度8千米。

地震发生后,日照等地网友在网上发布消息,称有比较明显的震感。按理说,3.1级地震属于比较轻微的地震,为什么山东多地会有震感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岛处在地震带上吗?

山东境内有多个地震带和断裂带,这些地震带和断裂带是地震活动较为频繁的地区。以下是山东境内主要的地震带和断裂带:

郯庐地震带:这是我国东部最大规模的地震带之一,位于山东中部,对山东的地震活动具有重要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渤海-威海地震带:这个地震带从渤海直达山东半岛北部,也是地震活动较为频繁的地区。

聊城-兰考地震带:这是华北平原断陷带南部的一条重要断裂带,也是鲁西南坳陷区与东濮坳陷区的边界断裂。历史上,这条断裂带范围内发生了多次地震。

临朐-惠民地震带:这个地震带位于郯庐地震带和聊城-兰考地震带之间,也是地震活动较为活跃的地区。

临沂-济宁地震带:这是山东境内的另一个主要地震带,地震活动也较为频繁。

此外,山东境内还有一些重要的断裂带-郯庐断裂带山东段(沂沭断裂带),它由四条主干断裂组成,自西向东依次为鄌部-葛沟断裂、沂水-汤头断裂、安丘-莒县断裂和昌邑-大店断裂。这些断裂带对山东的地质构造和地震活动都有着重要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具体来说,青岛位于郯庐地震带上,这条地震带北起黑龙江甚至更北区域,南止长江口,基本上与海岸线平行。郯庐地震带对我国东部地震活动的影响很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青岛境内还有一条重要的断裂带,即青岛马山—王哥庄断裂带。这是青岛市西部的一条重要断裂带,也是青岛市构造活动性的重要标志。断裂带的构造活动性包括断裂带的活动性、构造活动状态、构造活动类型等,这些都可以为研究断裂带的构造活动提供重要的参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岛为何很少发生地震?

尽管青岛位于地震带和断裂带上,有一定的地震活动风险,但近年来并未记录到3.0级以上的地震。这次监测到发生的3.1级地震,在青岛地震监测史上,是属于比较少见的。

之所以青岛近年来很少发生3.0级以上的地震,主要得益于其相对稳定的地壳结构和地震活动特点。

首先,青岛所处的胶东半岛地区虽然属于我国东部沿海地震带的一部分,但这一地区的地震活动强度相对较低。这是因为青岛地壳结构相对坚实,主要是花岗岩,断层活动不多,地震活动相对较少。青岛境内虽然分布有沧口断裂、劈石口断裂、王哥庄断裂等,但这些断裂带规模相对不大,且大多属于不活动断裂,因此不具备发生强震的地质构造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青岛位于地壳板块的交界处,东侧的汤加海沟虽然属于典型的主动型大陆边缘的岛弧火山体系,但青岛具有非常宽广的大陆架,能够有效削弱海啸波的能量,使得青岛地区不受地震影响。此外,青岛地区的地震活动还表现出明显的群聚性特征,多数地震发生在活跃期,而平静期的地震活动相对较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山东多地会有震感?

虽然4月15日发生在山东青岛市黄岛区的地震震级为3.1级,震源深度8千米,看似震级较小,但由于地震波传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山东多地仍可能感受到震动。

首先,地震波传播受到地球介质的影响。地球介质的不均匀性会导致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发生折射、反射以及散射等现象。在山东青岛市周边地区,地形地貌复杂多变,包括山地、丘陵、平原等多种地形,这些地形地貌的变化会影响地震波的传播路径和速度,从而影响地震波的传播范围和强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次,地震源的特性也会影响地震波的传播。虽然此次地震的震级较小,但地震源的特性,如震源深度等,仍会对地震波的传播产生影响。不同震级的地震会产生不同频率和振幅的地震波,这些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会受到介质的性质、地形地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再加上此次地震的震源深度只有8千米,距离地面非常近,从而导致在某些地区震感较为明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此外,地震波自身的特性也是影响震感的重要因素。地震波具有频率、振幅、波速和传播路径等特性。在固体介质中,如岩石和土壤中,纵波的传播速度相对较高,而横波的传播速度相对较低。因此,不同类型的地震波在传播过程中会产生不同的影响,导致不同地区的震感存在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