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大家期待已久的本年度转移支付预算终于揭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024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资金如何分配?

2024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总额10.2万亿,其中包括8.92万亿元一般性转移支付、7790亿元专项转移支付和5000亿元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补助资金。以上3个方面的资金加起来,除了1.27万亿元尚未落实到具体地区外,其他近9万亿元资金已经分配至地方。

2023年因为四季度增发了1万亿元特别国债,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实际执行数为10.29万亿元,比预算高出了2320亿元。

2024年预算总额相比2023年10.29万亿元的执行数略降,这是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预算总额连续两年突破10万亿大关。

从表面上看,2024年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预算总量和占比有所减少。但仔细分析,剔除特定的一次性因素后,实际上同口径的转移支付是增长了4.1%。

那么,2023年的中国的转移支付资金都用在哪些地方了呢?这些资金广泛支持了基层的减税降费政策、重点民生项目以及应对各类灾害的紧急救援工作。而到了2024年,资金将继续投向这些重要领域,同时也会加大对地方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能力的支持力度。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我国多地遭受了严重的自然灾害,地方灾后恢复重建的任务非常艰巨。因此,中央决定在2024年的转移支付预算中特别安排5000亿元用于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这笔资金将直接拨付给地方,由中央承担还本付息的责任,以确保资金能够迅速、有效地用于灾后重建工作。

转移支付不仅是“抽肥补瘦”,更是全国一盘棋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简单来说,就是通过中国的中央政府统一调配,将财政收入按照各地发展需求划拨给地方,以实现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区域经济的均衡发展。在这一制度下,四川、河南、湖南等省份因落后地区多、人口众多等特点,成为转移支付的主要受益者。这种财政制底正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最重要体现。

然而,在人均获得转移支付的数据中,西藏地区以人均获得6.94万元的转移支付位居首位。这背后,是西藏地区艰苦的环境、国防重任以及战略意义的综合考虑。

对于转移支付制度的公平性,或许有人会产生疑问。毕竟,不同省份的税收贡献和转移支付获得并不完全对等。但我们需要明白,财政转移支付并非简单的抽肥补瘦,而是全国一盘棋,统筹考虑各地发展战略、经济贡献以及特殊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黑龙江省为例,作为中国粮食输出第一大省,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任。然而,由于农业产业附加值低、整体经济实力不强以及养老负担重等问题,黑龙江需要转移支付的支持。

此外,中央政府还通过西电东输、西气东送、北煤南运、北粮南调等非市场定价方式,助力东南地区发展,进一步体现了全国一盘棋的战略布局。

养老金转移支付首破万亿,科技领域获重点支持

随着2024年预算数的公布,养老金转移支付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成为保障民生的重要支撑,同时科技领域也获得重点支持,展现出中国财政政策的适度加力与提质增效。

作为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保障和改善民生始终是中国财政工作的核心任务。特别是与养老相关的资金,以“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为重点,2024年预算数首次突破万亿元大关,达到11160.52亿元,比2023年执行数增加1068亿元,增长10.6%。在基本养老金转移支付的分配上,我国坚持与地方离退休人数挂钩的原则,并适度向中西部倾斜。对中西部地区实行全额补助,对东部地区则给予50%的补助。

从地区分布来看,2024年获得转移支付资金最多的省份依然是四川,达到1053.25亿元,其次是辽宁、湖北、河南和黑龙江等省份。

为了保障退休人员的生活质量,2024年中央决定继续适度提高企业、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养老金标准,以及城乡居民基础养老金的最低标准。

在医疗领域,中央同样倾注了大量心血。今年特地安排了约5500亿元的转移支付资金,专门用于医疗领域的多个项目。

除了民生领域,科技领域也成为今年财政政策的重要支持方向。为了推动央地协同的重大项目发展,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的预算数已调整为60亿元,相比2023年的执行数增加了19.5亿元,同比增长了高达48.1%。

在转移支付之外,中央本级科技支出达到了3708亿元,相比去年增长了10%。其中,基础研究支出更是安排了980亿元,增长幅度达到了13.1%。(策划:芷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