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这代人,想过没有,有朝一日,房地产竟会变成打折物,跌价比奢侈品、豪车更快,几乎是一落地就跌。

而且,一旦房地产走过拐点,进入降价抛售的周期,很快全体人都陷进去了,不管你有没有手持房产。

2024年春节后,九紫离火运正式展开,土运已经完全结束,房地产的元气周期宣告终结。

这个行业迅速进入促销——原来房地产就和双十一的上架商品一样,是可以讨价还价的,是可以降价,是暗中促销的。

房地产本来就如此啊,只是故事戳破以后露出真面目了嘛。

大家对这个行业爱恨交加,很大原因在于它的泡沫性。五光十色的泡沫有利于自己,人人叫好;不利于自己,个个叫骂。

用哲学的语来说,人性是卑劣的。

当年那些鼓吹房产永远不会跌的专家,此时不知道跑哪里去了。当年信奉他们的人,尤其是2018年左右高位接盘的人,现在只剩下了个捶胸顿足。

2018年高位接盘上海房产的人,1200万以上的房产,目前一跌就是100多万。他们的家庭实力,上有老下有小,三年都攒不出这个数。

每个时代都有成功者,对应每个时代都有莫名的牺牲者——输家都是输在不懂经济学常识,看不清政经的周期变化。

被懵懵懂懂地忽悠进场,被冷酷无比地清理出局,剥光了身上的底裤。

既然泡沫已经戳破,认清了现实,即中国的人口规律决定了,未来不存在大量买入的接盘侠,房地产迅速调整心态,随行就市,迎合为数不多的买方市场。

打折,促销,不动产变相贬值,各种技巧就登场了。

我身边大部分朋友都是中产,都进入到置业的阶段。

我也陪朋友看过很多中上等级的楼盘,总结下来它们有几个特点:

第一类:厚颜无耻型的。明着就是打折了,且不怕被老业主看见。真是死猪不怕开水烫。

上海松江某三期楼盘开盘,2.1万-2.4万,看着价格挺不错的,对比隔壁二期次新房两年前的标价2.5-2.7万,房型相似略有升级,绿化更好,配套还完善。

关键是可比较的价格,一上来就85折,买家心里当然舒服。

就算这样,买家还是很悠闲,不着急。

售楼处大家都演戏,只不过如今的本子,皇帝、皇后、太监都换人了。

按照我事先布置好的,女主拉扯着丈夫,娇滴滴说道:“老公,我们再看看其他几家嘛,我小姐妹推荐的,优惠力度也很大喔。”

售楼处的小姐往往会打出一张牌:先生,公司有政策,买指定楼层送固定车位。

要过去,一个车位都是15万以上。

120多平米的房子,降价了近50万,再暗送一个车位近20万,整体降价就是快70万。

房产原来就应该差不多这个价。房企卖房后挣15%-20%,本该如此。

走到一半,几个人气呼呼地往售楼处走,咋咋呼呼,现场有点混乱。我和朋友见势不妙,夺门而出。据说是二期老业主过来闹,要求补偿。

这种事情现在全国各地都在发生。

每个地区都号称有价格限制,保护老投资人,但房地产价格随行就市已经是大势所趋,不可阻拦,每个房产商都在想尽办法控制去化率。

区政府往往是双手一摊,交给市场经济。

政府早该退出价格管制了,把价格和渠道销售交还市场。企业卖不掉房,自己的原因;企业销售火爆,自己有本事。

这个乱局,有没有笋盘?有的,需要消费者火眼金睛,功力足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类:全款买房打折。

全款买房本来就打折的,只不过很多楼盘急于回笼资金,现在全款买房有着各种优惠,楼层、车位、打折都是多管齐下。

全款买房最高打折能够拿到75折。

我看到过豪宅卖房,有些冷门地段豪宅销售困难,消费者朋友圈组团,一口气买5套,找到关系和总经理直接谈,谈下的折扣多到1/3也有的。

顺便说一下,去化率困难,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豪宅价格中枢下移,挤压中端。伪豪宅都在露出“庐山真面目”,本来是什么价就是什么价了。

第三类:送远端房产。

买省会城市大平层,送三线城市同一开发商滞销楼盘。

你说拿这种滞销货,不拿白不拿。

真拿在手上,住也不是,不住也不是。

结果诞生出了“骨灰房”——与墓地售价比来做比较,很多三线房产,房间里就一个大柜子,摆着遗像和骨灰盒,令人不寒而栗

每年清明、冬至两个时节,业主到房产来祭拜祖宗。香烟缭绕,有的还做法事,连续四五天吹吹打打。

周围邻居得知真相,无不汗毛竖起。

骨灰房是集聚阴气的,自身要成就气息,就对其他人的阳宅住所不利。我一般是不主张的,不要仗着有钱这样做事,要考虑他人感受。

第四类:降低服务品质。

物业很差,绿化格局凌乱,周边配套基本落空。

暗中自我贬值、不要脸的现象,房地产界比比皆是。

整个房产交易,已陷入了次新房持有者、房企、银行、地方政府的“多方囚徒困境”之中。

我之所以把“老破小”持有者从整体分析里摘出来,因为这部分群体说白了,社会阶层低下,影响力弱,数量也不是很多。

他们闹不起来,就是坐等市政动迁,所以心态上不在“囚徒困境”里面。

真正的囚徒困境是:

1.地方财政收入中的大部分比例来自卖地收入,现在只能依靠央国资性质的房企+城投将其贷款来的钱,通过不断营造左手倒右手的把戏,为财政输血。

地方城投目前也没钱。还因为过去的造城运动,大量被国资委、纪委追查,高层人员战战兢兢。

中央也不指望一下子消除“土地财政”,但需要各地慢慢控制,维持在一个可以扛住的水平上。

现在地区经济都在艰难维持。大部分三线城市除了土地款以外,并没有太多的产业经济税源,公务员的工资正常发放都吃力。

内外交困下,宏观经济告别房地产,陆陆续续支付代价。这个经济转型是非常漫长和痛苦的。

要做兴盛时代的精品,别做没落年华的祭品。

普通人啊,没脑子真不行。

2.房企迫切需要通过新房销售,来回笼资金,缓解债务偿还压力。

恒大、碧桂园、万科三驾马车先后爆雷,更多的地方性房企龙头,从2021年的福建到2022年广东、广西,再到2023年的西北大省,都在陷入财务危机,地方政府都在扑救。

有的处理得当,压制得住;有的处理不了,就爆发开来。

去化率依然是很大的问题。

降价销售一定是个大趋势,价格限制形同虚设。

3.大量的二手房房主,由于房产下行+经济下行的态势,希望尽早出手回笼资金,以改善房产持有者的自身财务状况、缴纳银行催款。

尤其是5年左右的次新房价格冲击波,必然会拉低包括新房、租房在内的价值预期。

雪花累积,最终有可能造成大面积的价格雪崩。

这个囚徒困境的最优解,就是比谁跑得快。

形势反转,购房者群体自我感觉优越,持币待购,有强烈的“房价还会持续下降”的心理预期。

预计2025-2026年房产哀鸿遍野的时候,出手购房者将获得巨大的时代红利。但那个时候,外部时局还是处在较乱的经济萧条期。

目前,以AI为核心的第四次工业浪潮尚未全面到来,老的工业化遗存压力依然很大,不宜过分乐观。

个人预计这次经济下行将延续10年以上,从2019年开始的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