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追风者》实在上头,为那些看似平凡却热血救国的英雄。饭后发现就在奉贤西渡我家附近,就有个民族英雄,这就去探访明末抗清名将为国捐躯的李待问,告诉你我的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李待问(1603—1645),南直隶松江华亭(今属上海市奉贤区西渡街道灯塔村)人,明崇祯十六年进士,授中书舍人,后在松江抵御清兵殉节守城而死。工文章,兼精书法,尤善草书。

李待问是明末清初松江守城名将,追风者魏若来的故事发生在近代抗战时期。

他们都在朝代更替内忧外患的年代,为国为民奉献青春乃至生命。

相比追风者近代的上海金融风云,江西红色旗帜,英雄辈出。

在明末清初的英雄李待问,距离我们似乎没有那么近。

可是,民族英雄的魂是一样的,值得我们敬仰和探寻。

这就去寻访奉贤西渡,我家附近的英雄李待问故里李家阁,告诉你我的亲身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 吃粽子纪念屈原,纪念李待问有豆浆油条

很多人知道在屈原故里,每年端午节都以划龙舟、吃粽子来纪念为国为民含冤而死的屈原。

李待问故里,奉贤西渡街道灯塔村,有一个传承已久纪念英雄的习惯。

每年农历七月十四日李待问纪念日,就会给大家发放豆浆和油条,纪念这位抗清名将。

我们知道纪念屈原吃粽子的由来,纪念李待问吃豆浆油条是为什么?

这就要追溯到李待问守护松江城的时候。

明代末年,崇祯年间,清兵南下包围松江城,松江知府李待问,带领官兵固收城门,弹尽粮绝。

就在这时,他把家里最后剩下的几斤黄豆磨成豆浆,给守城军民充饥。

最后更为守城殉节而死。

自此,发放品尝豆浆油条,就成为百姓们纪念民族英雄李待问的一种仪式。

谁能知晓,位列上海早餐四大金刚的平凡早餐豆浆油条,还会有这样的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 传承英雄精神的李家阁

这次探访李待问故里,没有赶上他的纪念活动。

但能感受到李氏家族后人和更多乡民对爱国爱民精神的传承。

李家阁,这里也是竹岗李氏李卓民创建孝顺母亲的南园所在地。

竹岗李氏这一支又称南园李氏家族。

爱国爱民是南园家族几代人的铮铮铁骨之传统。

李卓民曾参加辛亥革命,更在上海光复立功。他还为祖先民族英雄李待问编撰《李忠节公全集》。李卓民之子创办报纸宣传抗日救国思想。

南园家族注重教育,在李家阁有纪念家训和传承李待问精神的广场,还有一个李家阁小学。

这里是正是李待问后人李卓民创办于1908年,那是一个朝代更迭的年代。

这里为李氏宗亲和家乡自律培养了很多爱国爱民的后代。

“一堂英武处英才,海外蛮夷不敢来”这是南园祖先李培禧的告诫。

富国强兵的种子从学问开始,文武双全才智初衷,更适合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

可见,李待问的精神,在南园李氏家族还有乡亲父老,传承甚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救国救民的英雄,也许就在你身边

当我们在早已习惯的平静生活,偶尔去探访一下身边。

你会发现,那些故事里,电影里救国救民的英雄先辈们,也许就在我们生活的地方。

他们也许出身不凡,也许和我们一样,只是想好好孝顺父母教育后人,安稳过日子。

可是在复杂的时代,朝代更替,战火纷飞的年代,他们责无旁贷的站住来,为祖国牺牲自己的热血乃至生命。

李待问最后没有守住他想要守住的明朝,还有那座松江府。

可是他威武不屈,为国为民,心疼百姓的精神,却传承了下来。

在李氏家族,在本地文化中,绵延不息。

探访李家阁,仿佛感受到那传承不息的精神。

从爱国爱民,到孝顺教育,英雄精神的传承如此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写在后面

我们总是对距离近的人,充满亲切,比如和自己有家族,有故乡,还有生活境遇有关的。

看追风者,让很多地方热血非常,这里是值得探究的地方,从上海到江西,到祖国各地。

你还可以在自己居住的地方,探访一些英雄,有优良品质的人。

在自己生活的土地上,曾有过那么多热血好儿女。

你有没有和他们一样呼吸这热土呢。

@怡居城市,一起探秘,你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