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理治疗师正在给访客做测试。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剑雯 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心理治疗师正在给访客做测试。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剑雯 摄

为了缓解学生的学习焦虑,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教育部门出台并施行“双减”政策,主要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轻松学习、快乐学习。然而,时至今日,面对社会竞争、升学压力,家长们的焦虑并没有减少,长期的学习压力影响着学生们的心理健康,焦虑、抑郁等成为青少年的主要心理困扰。

学生学习压力普遍偏大

现在五年级的妞妞,从小到大都是家长、老师、同学眼里的“好孩子”,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进入五年级以后,妞妞有了变化:脾气越来越大,不想写作业,对老师、家长两头撒谎。妞妞的父母很是着急,想尽办法调整孩子状态,把课外兴趣班都停了,把学习自由还给孩子。经过一段时间的放手,妞妞的脾气好了很多,学习变得更自觉了。

这是发生在记者身边的一个真实案例。其实像这样的情况,并不在少数。

六年级的昊昊马上就要小学毕业了,由于担心初中课业重,家长开始让他提前预习初中知识。昊昊说:“平时不仅要写校内的作业,还要抽时间完成校外的作业,周末还得上课外班,能玩的时间很少。”

据了解,很多家长担心孩子上初中跟不上,让孩子提前预习初中的课程,这无形中给孩子带来了压力。

有业内人士表示,经常会听到家长说孩子学习磨蹭,这其实是孩子无言的反抗。孩子不爱上学、学习成绩突然下滑、不爱跟家长多说话等现象应该引起家长的重视。

记者在调查中了解到,初、高中生出现心理问题的较多,学习好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私立学校的孩子比公立学校的孩子更容易出现心理问题。这通常是长时间学习压力累积、自我要求高、家长强势等因素引发的。

家长焦虑增加孩子压力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占据着至关重要的地位。虽然身边有很多家长也反对给孩子施压,希望孩子快乐、轻松地学习,但考虑到孩子的未来,最终依然选择了报班。

“当听到别的家长说,给孩子报了什么班,我第一反应是,我家要不要报。”孟女士是位全职太太,她把自己所有的时间投入到了孩子身上,与朋友聊天说得最多的就是给孩子报了什么班、花了多少钱、成绩提高了多少等话题。家长们把自己的人生和孩子紧紧捆绑在一起。

虽然近些年,“双减”政策的实施确实起到了一定的减负作用,但现行中考分流的政策,让很多家长不敢有丝毫松懈。部分家长认为,孩子参加的培训班越多、拿的证越多,升学时的“砝码”就越大。家长的焦虑,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学习负担。

太原市晟亚心理工作室注册心理治疗师李亚平表示,孩子的心理问题实际上是社会和家庭问题的缩影和投射。社会竞争压力传导到家庭,家长又传导给孩子;教育部门也有升学压力,最终还是落到孩子身上。面对压力,青少年的情绪调节能力却有限,往往无法自我缓解。家庭本应是最好的缓冲和后盾,但部分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父母与子女之间缺乏平等、坦诚的交流,孩子无法从家人身上获取力量。孩子出现厌学,一定要及时寻求专业心理工作者的帮助。

据了解,2023年1月至2024年3月,太原市杏花岭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共接待心理咨询受访者505人。其中,20岁以下儿童青少年占46.73%。

孩子需要更多尊重与交流

太原市杏花岭区社会心理服务中心是一家集健康科普、心理疏导、危机干预、家庭教育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社会心理服务中心。该中心依托街镇、村社、行业、学校、医院的242所心理服务室,742人的“专业+兼职+志愿者”心理服务者队伍,进一步健全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

该中心特聘专家心理治疗师、精神科主任医师张涛表示,孩子因厌学出现情绪问题,作为孩子第一责任人的家长难辞其咎,需要“补课”的家长不在少数。

张涛举了一个例子:一位高三学生自己来咨询心理问题,并且一再强调不想告诉父母。据孩子讲述,母亲是家庭主妇,爸爸做生意,父母平时在物质上给予孩子很多,但沟通交流很少,他们对孩子的关心只有一个标准——学习。

张涛告诉记者,现在是家长不了解孩子,而孩子都很懂父母。随着青春期的到来,青少年的自我意识迅速发展,对情感交流的需求增多。孩子们渴望得到家长的认可、陪伴以及尊重。但现实是,很多家长由于缺乏教育方面的知识,不能给予孩子更多的“心理营养”。

如何更好地预防孩子心理出现问题,成为他们成长道路上的良师益友?张涛表示,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心理营养”、更多的耐心和尊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点,给予正面的鼓励和积极的暗示,从而增强孩子们的自信心。同时,尽可能给孩子多一点的运动时间、放松时间,有助于情绪输出。另外,教师要与学生家长加强沟通,时刻关注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帮助学生通过咨询、倾吐和宣泄等方式释放心理压力,解决心理困惑和矛盾。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孩子成才的道路上,需要家长、学校和社会各界的关注,更需要多方形成合力,鼓励创新,激发孩子们不断超越自我、实现自身价值。

山西经济日报全媒体记者 张剑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