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专家来不了,莫迪定的目标没完成,苏杰生急下令为中方办签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印两国作为亚洲乃至世界的两大新兴经济体,近年来在经贸、科技等领域的合作日益密切。可由于历史遗留问题和地缘政治因素,两国关系时有波折。

最近印度的钢铁制造业又搞不定了,之前印度对中国的签证政策如今更是阻碍了专家的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签证之困凸显中印矛盾

印度大选的脚步越来越近了,可国家的钢铁产业却让人犯了愁。这可是印度的骄傲,如今头一回没完成政府定的目标。

从2020年开始,印度政府就出台了一大堆激励政策,想着法儿促进钢铁行业发展。数据显示,27家印度钢铁企业跟政府签了好几十项合作协议,结果到了今年3月,真金白银只投了1500亿卢比,离政府的小目标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儿。

印度对钢铁的需求一天比一天大,可钢铁企业的产能扩张速度却慢了下来,这对一直在这个领域独占鳌头的印度来说,真是一记重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近印度总理莫迪为了推进一个重大项目,急忙从中国请来技术专家。可巧了,这帮专家的签证申请却石沉大海,杳无音讯。

莫迪总理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外长苏杰生也不得不出面,催促相关部门加快办理中国专家的签证。

这事儿听起来只是一个小小的签证问题,但稍微留心的人都知道,这背后是近几年中印两国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关系。

自打2020年中印边境冲突以来,两国关系直线下滑,跌到了冰点。印度开始对中国公民实行更加严苛的签证审查,不少中国商务人士和技术大拿都中了招,赴印签证申请不是被无限期拖延,就是直接被拒之门外。

据说,现在要申请印度商务签证,得提供二十多项材料,审核标准还跟玄学似的,捉摸不透。不少申请人一等就是几个月,最后还是杳无音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人分析,印度这是在借签证问题向中国施压,想逼中方在涉及印度核心利益的问题上让步,算是在回应边境争端。

这签证的麻烦,给中印两国各领域的交流合作都添了不少堵。在印度投资的中国企业面临人员短缺,关键岗位无人接替。

印度企业引进中国技术也受阻,项目进度被迫一拖再拖。这要是长此以往,铁定会影响两国经贸关系的发展,损人不利己。

签证问题只是个缩影,折射出的却是中印关系的方方面面。据《印度时报》报道,印度内政部去年出台新规,对在印工作的中国人实施更严格的签证管控。

凡是从事工程项目的中国员工,哪怕签证还没到期,一律要求在规定时间内离境。中国驻印使馆据理力争,最后印方才同意把离境期限延长了一个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新规一出,在印度承揽工程的中资企业叫苦连天。光电力项目就有三十多个要用到中国工程师,涉及上万名员工轮流上岗。

这要是人走了一大半,工期怎么保证?违约赔偿少说也得几个亿。更别提其他领域的合作项目了,一个个都成了扯了线的风筝,摇摇欲坠。

有中企员工吐槽,印度的签证政策反反复复,让人摸不着头脑。以前印度驻华使领馆会根据邀请函,给中资企业员工发商务签证,允许他们从事短期项目工作。

现在好了,说变就变,非得办工作签证不可。可这工作签证审批周期长,拒签率高,无异于"卡脖子"。

对此,印度一些企业家也颇有微词。他们认为,政府这是在搬石头砸自己的脚。印度经济要想腾飞,离不开中国的资金和技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现在搞得中国企业投资热情骤减,印度企业引进先进技术也受阻,这不是自断财路吗?长此以往,只会两败俱伤。

有分析人士指出,签证之困只是表象,背后反映的是中印关系的结构性矛盾。两国在经贸、科技等领域合作前景广阔,利益交融日益紧密。而另一方面,历史遗留问题和地缘政治博弈,又使双方猜忌重重,矛盾不断。

边界争议是症结所在

中印关系这几年一直跌跌撞撞,这其中的症结到底在哪儿呢? 邻居不睦,隔墙难语,中印两国共享着长达3488公里的漫长边界线,这条线上的麻烦事儿可不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东段和中段的争议尤为突出。追根溯源,还得从殖民时期的"麦克马洪线"说起。这条线是当年英国人在印度当家作主时划的,咱们中国从来就没答应过。

到了上世纪60年代,中印为了争夺边境控制权,甚至打了一仗。这仗打完了,该谈的还得谈,可双方的分歧实在太大,谈来谈去也没个结果。

2020年5月,中印边防部队在加勒万河谷爆发冲突,双方都有人员伤亡。这一下,两国关系直接掉到了冰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虽说后来通过军长级会谈等方式控制了场面,但互信这个基础已经动摇了,战略上的疑虑也越来越重。

中方的立场是,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不应该成为中印关系的全部。两国应该着眼大局,致力于互利合作。印度却觉得,没有和平安宁的边境,中印关系的大厦就像是建在沙滩上,随时可能倒塌。

边界问题的负面影响还不止于此。印度对华政策也跟着收紧了。最近这几年,印度动不动就以国家安全为由,对中国企业和投资设置重重关卡,还成天对中国产品搞反倾销调查。

中国手机品牌在印度市场的份额一落千丈,中国互联网企业在印度也举步维艰,不得不任命更多的印度高管,搞所谓的"印度化"。在一些分析人士看来,印度是想借经贸施压,逼中国在边界问题上让步。

如今边界争议也成了压在中印关系上的一块大石头,搁在那儿不动还好,一旦引起震荡,必然会掀起滔天巨浪。这块石头不挪走,中印关系就难以轻装上阵,更别提携手共进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边界争议也绝非一日之寒,化解之道也非一蹴而就。中印双方都要秉持开放包容的心态,坚持对话协商,在平等互利的基础上找到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方案。

后疫情时代中印的新曙光

此前新冠疫情来势汹汹,打乱了中印两国的人文交流节奏。印度从2020年3月起就把签证业务给叫停了,中国公民想去印度,门儿都没有。

中国倒是挺早就恢复了签证业务,可印度方面就是跟个木头似的不予回应。这一耽搁就是两年,直到2022年3月,印度才算是恢复了对中国公民的签证业务。可签证审核依旧严得很,过关率低得跟蚂蚁似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疫情这一出,中印经贸合作也跟着遭了秧。据统计,2020年中印双边贸易额直接同比下降5.6%,这可是近年头一回出现下滑。

中国对印投资增速也慢得跟蜗牛一样,印度对华出口更是大幅下降。其实中印两国经济互补性挺强,疫情更凸显了加强合作的必要性。

好在到了2021年,在双方齐心协力下,中印贸易逆势上扬,同比增长43%,创下了历史新高。这就说明,只要印度拿出点儿务实态度,在合作上下点儿功夫,收获的果子准是又大又甜。

但也不能忘了,疫情期间,印度动不动就给中国使绊子,让人心里直犯嘀咕。比如说,印度突然宣布封杀一大批中国App,理由是什么国家安全。

这不是欺负人吗?中国驻印使馆发言人当时就表示,印度这是在滥用国家安全的概念,是赤裸裸的贸易保护主义行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还有,印度一些政客借疫情煽动反华情绪,把病毒污名化,甚至造谣说病毒是中国制造的。这不是在挑拨离间吗?环球时报做了一项民意调查,七成国人认为印度的反华情绪过于极端,对中印关系的发展极为不利。

面对印度的种种不友好举措,中方始终保持克制、冷静的态度,坚持通过对话协商化解分歧。中国驻印使馆多次呼吁,中印作为负责任的大国,理应携手抗疫,共克时艰,而不是在疫情面前添乱生事。

今年是中印建交74周年,之前开的上合组织峰会和金砖国家领导人会晤,更是给中印加强沟通提供了大好时机。

两国外长之前碰面时也表态,要落实两国领导人的重要共识,保持高层来往,加强务实合作。

中印作为亚洲的两大文明古国,又是新兴市场的佼佼者,俩人只有手拉手、肩并肩,才能更好地实现各自的发展目标,为地区乃至世界的进步事业添砖加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这些年,美国佬整天拿印度当宝,恨不得把它捧上天,说印度制造业前途无量,马上就能取代中国了,如今看来简直是痴人说梦!人家连签证都不会批,还跟中国比产业?

反观咱们中国,在党和国家的英明领导下,制造业是一年比一年强啊!

后疫情时代的中印关系大有可为。对于印度来说,要抓住历史机遇,用好双边合作机制,推动各领域交流合作提质升级,为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