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雨,是二十四节气的第六个节气,春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今天21时59分46秒,我们将正式迎来谷雨节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新华社

谷雨三候

明·王象晋《群芳谱》曰:“谷雨,谷得雨而生也。”谷雨时节,农事活动繁忙,有谚语云:“花开管节令,鸟鸣报农时”;“谷雨前后,种瓜点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月17日,河北省遵化市刘备寨乡农民在田间播种薄膜花生。新华社 刘满仓摄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中,自雨水后,土膏脉动,今又雨其谷于水也”。谷雨与雨水、小满、小雪、大雪等节气一样,都是反映降水现象的节气。

谷雨三候依次是:

一候萍始生:浮萍开始生长,反映了谷雨时节气温回暖,降水增多,有利于水生植物生长的特点。“鸟弄桐花日,鱼翻谷雨萍。”唐·崔护 《三月五日陪裴大夫泛长沙东湖》谷雨时节,鸟儿在盛开的桐花间玩耍,鱼儿在雨后的浮萍下翻腾。

二候鸣鸠拂其羽:意思是布谷鸟梳理自己的羽毛,反映了谷雨时节鸟类开始更换羽毛,准备迎接夏天的到来。“屋上鸠鸣谷雨开,横塘游女荡船回。”清·朱彝尊《鸳鸯湖棹歌》诗中描写的谷雨时节,屋顶上布谷鸟欢快鸣叫,横塘里游玩的女子划着小船归来,描绘了一幅明媚活泼的春日景象。

三候戴胜降于桑:意思是戴胜(鸟名)飞到桑树上。桑树开始长叶,吸引鸟类停留。同时也反映了养蚕业进入了一个重要时期。“二月村园暖,桑间戴胜飞。”唐·白居易《春村》的诗中写的是,村里园中已是暖意融融,桑树间戴胜鸟欢快地飞来飞去。

谷雨由来

谷雨一名的来历,据记载与文字始祖仓颉造字有关。

《淮南子》中有“古者仓颉作书,而天雨粟,鬼夜哭”之说。仓颉造字,堪称人文始祖。黄帝念及他功德盖世,乃赐以“仓”姓,意为君上一人,人下一君。天帝感念仓颉造字之功,托梦问曰:“仓颉,你想要啥?”仓颉梦中答曰:“我想要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让天下的老百姓都有饭吃”。第二天果真下了一场黄澄澄的谷子雨。人们从此把这天叫作“谷雨”,一直延续下来,成为一个节气。自2010年开始,谷雨又多了一个身份:“联合国中文日”,以纪念中华文字始祖。

谷雨习俗

谷雨时节,北方有食香椿的习俗。我国是世界上唯一将香椿入菜并培植的国家,谷雨时节正好是香椿上市的最佳时节,此时的香椿香醇爽口,具有补阳滋阴、提高免疫力的功效,而错过这个时候,椿芽便会干老而难以食用。

我国南方有谷雨采茶的习俗,春季温度适中,雨量充足,茶树经过一冬的休养后,经春雨滋养,芽叶饱满翠绿,叶质软润,营养丰富,香气逼人,传说谷雨这天的茶喝了之后清火、明目、辟邪。

所谓“走谷雨”,其实就是约定俗成一般,在谷雨这天青年妇女们相约野游或走村串亲,古人十分注重祛湿保健,谷雨时节易湿邪入体,所以走谷雨可与自然相融合,适度光照,补充阳气,强身健体。

谷雨花

谷雨节气最美的观赏花,就是国色天香一般、此时怒放的牡丹花。而牡丹花也有“谷雨花”的美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商丘日报 邢栋

“谷雨三朝看牡丹”,这是旧时在苏州民间广为流传的俗语,说的是谷雨节气后的三天是观赏牡丹的最好时节。清代苏州文人顾禄在《清嘉录》(收入“江苏文脉整理研究与传播工程”出版的《江苏文库》)中说:“牡丹花,俗呼‘谷雨花’,以其在谷雨节开也。谚云:谷雨三朝看牡丹。无论豪家名族,法院琳宫,神祠别观,会馆义局,植之无间,即小小书斋,亦必栽种一二墩,以为玩赏。”苏州人是那么热爱牡丹,不管是豪门巨宅、寺庙道观,哪怕是文人一间小小的书斋,人们都会在空地上种上牡丹进行观赏。除了苏州,江阴、高淳、盐城等地也有观赏牡丹的风雅传统,已流传数百年。

谷雨一过

就要跟春天告别了

等到周末的时候

家长们不妨带上孩子

出门走走

抓住春天的尾巴

来源:新华日报、百度百科

︱往期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