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段宏刚

李白是中国文学史上最有影响力的诗人之一,有“诗仙”的美誉,其诗歌流传甚广,诗风雄奇飘逸、大气磅礴、奔放瑰丽,对后世产生了极大影响,是历朝历代诗人学习的典范。

网上有一名叫“冬季无花”的诗词爱好者,号称“当代李白”,擅长创作“七绝”,自诩诗歌水平不逊色于李白、杜甫、王维、杜牧、李商隐等唐代顶尖诗人。

是骡子是马,拉出来遛遛。“冬季无花”的水平究竟如何?只需拿出他的原创诗歌来欣赏一下,就能知道他有几斤几两。

下面,特意分享他的6首原创七绝,供大家品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神舟问月》

寒宫夜望翠云间,

一羽孤帆上碧天。

嫦娥笑醉瑶池宴,

烟影浮舟空自还。

这首诗是赞美神舟飞船载人航天的伟大壮举,想象力的确很丰富,但是,比喻用得很生硬,给诗中留下不少硬伤。

第一句“寒宫夜望翠云间”的字面意思,是想描述月亮笼罩在云层之间看上去很美的样子,然而,一个“翠”字用得大失水准,“翠”通常用来形容绿色的物质,其它物质不可以用“翠”来形容。

第二句里,用“一羽孤帆上碧天”来比喻神舟飞船上天很不严谨,帆是船的动力,古人用帆来比喻船,没有脱离本质。若用孤帆来比喻飞船,就有点牵强附会,也有些想当然。

第三句和第四句似乎跟主题无关,给人一种叙事脱节的感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竹溪歌》其一

玉落青峰石丈溪,

蝉音送我入禅机。

玄云拂日晴还雨,

白鹤浸翎湿欲晞。

这首诗描述了一场暴雨降落在一个叫石丈溪的地方,很快又雨过天晴。作者看到一幕幕场景,如同玉珠坠落的雨点,聒噪的蝉鸣,遮天蔽日的黑云,被雨水浸湿翅膀的白鹤,由此展开联想,以动制静,希望自己进入禅境。第三句和第四句运用了对仗,显示出作者有一定的文学素养。

不过,整体来看,这首诗写得过于朦胧,意象和意境之间缺乏逻辑上的递进关系,读者不容易领略作者的真实意图。跟李白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的诗歌比起来,他的诗确实不在一个层次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竹溪歌》其二

雪霄飘落渐浮尘,

八卦炉烟暖意熏。

仙鹤乘风天外去,

空余流水响清音。

第一句“雪霄飘落渐浮尘”,作者应该想写雪落归尘的意境,但读起来生涩拗口,“溅”字用得很别扭。并且,“霄”字在古诗词里,通常用来指代“云”和“天”,作者把它跟雪组合在一起,显得不伦不类。

后边诗句里的八卦炉、仙鹤等意象,跟竹溪没有任何关联,是作者想象出来的产物,对提升诗歌意境的用处不大。作者一会写屋内一会儿写屋外,一会儿写实一会儿写虚,让人摸不着头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4,《塞上曲》

雪花飞入雁门关,

明月千山更万山。

落尽梅花何处在,

随风一夜到长安。

这首诗有“边塞诗”的味道,叙述完整,字词的斟酌上也比较讲究,在借景抒情上也拿捏得比较准确。

不足的是,缺乏李白诗歌一贯的豪迈和奔放,也缺乏“边塞诗”的雄浑和大气。整体来说,这首诗算得上是作者诗作里的优秀之作。但要说比肩李白、杜甫王维等人的“七绝”,就有些不知天高地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5,《少年行》

龙马金鞍悬秋霜,

玉殿霞楼夜未央。

瑶台仙酒莫愁醉,

宝剑何须分月光。

这首诗写的是一个衣着华丽的纨绔少年骑马行走,在秋景的衬托下,显得更加引人注目,有鹤立鸡群的意味。

遗憾的是,这首诗里全是华丽辞藻的堆砌,意象杂乱,用典牵强,让人不明白作者究竟要表达什么,也看不出任何抒情和叙事的成分。一首诗最基本的要求是做好叙事,连叙事都不成功的诗能算作好诗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6,《陌上花》

陌上花开秋海棠,

轻舟泛雨似潇湘。

思君宛若洞庭水,

夜入巫山云梦长。

这是一首情诗,语言通俗易懂,在写景中很自然地融入抒情,一句“思君宛若洞庭水”堪称点睛之笔,把抽象的情思写得很具体,宛如湖水那样绵长和深邃。

整体来说,这首诗算得上是作者的上乘之作。

李白写诗,善于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与日常生活写进诗里,信手拈来,即使是想象,也不会脱离自己的生活感受和生命感悟。李白的诗在想象和经验之间总有密切的逻辑关系,给人身同感受的体会,不会让人感到在说空话和假话。

而“冬季无花”的诗,由于自身的生活经验与诗歌经验不足,再加上他没有找到合适的切入点,他的诗总给人空泛、浮夸的感受。如果想做“当代李白”,他要走的路还很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