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流行病,且日益严峻。《中国肥胖预防和控制蓝皮书》显示,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方式的改变,中国居民超重及肥胖的患病率增长迅速,已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如何知道自己胖不胖?

(1)计算体重指数(BMI),计算公式:体重(Kg)÷[身高(m)的平方]。如:一个体重60kg,身高1.70米的人,应该这样算:60÷(1.70×1.70)=20.76kg/m²

我国的标准:BMI≥24Kg/m2判读为超重,BMI≥28Kg/m2判读为肥胖。

(2)测量腰围:轻松站立,手臂自然下垂,手指放松。用软尺水平环绕于测量部位(最低肋骨下缘与髂嵴最高点连线的中点作为测量点——腰部最细处)一周,松紧适度,测量过程中避免吸气,并保持软尺各部分处于水平位置。 男性腰围≥90cm,女性腰围≥85cm,判读为腹型肥胖。

2.哪些原因会导致肥胖?

导致超重和肥胖的最根本原因是摄入和消耗的能量不平衡。包括:进食高热量食物如富含脂肪和糖类的食物,缺乏维生素、矿物质和其他微量营养素;体力活动不断减少等。 按照发生原因可分为原发性肥胖和继发性肥胖。

(1)原发性肥胖:与遗传、饮食和运动习惯等因素有关。

(2)继发性肥胖:是由于下丘脑一垂体感染、肿瘤、创伤、皮质醇增多症、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或性腺功能减退症、多囊卵巢综合征等疾病导致。

3.肥胖会带来哪些危害?

肥胖不仅导致身体臃肿、影响美观,还会导致机体许多严重的并发症,影响着我们的身心健康。

(1)心血管系统:高血压、冠心病、卒中、充血性心力衰竭、静脉血栓形成;

(2)呼吸系统:哮喘、肺动脉高压、睡眠呼吸暂停;

(3)内分泌系统:糖尿病、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甲减、痛风、代谢综合征;

(4)消化系统:胆囊结石、胆囊炎、胃食管反流病、非酒精性脂肪肝;

(5)骨骼肌肉系统:骨关节炎、风湿性关节炎;

(6)神经系统:痴呆、卒中、颅高压;

(7)生殖系统:月经不调、不育、多囊卵巢综合征等;

(8)精神系统:焦虑、抑郁、社会孤立、睡眠障碍等。

4.肥胖症该如何治疗?

肥胖治疗主要包括医学营养治疗、运动治疗、认知行为干预、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以及对伴发疾病和并发症的治疗。其中,饮食、运动治疗应贯穿整个治疗的过程。

(1)饮食治疗:蔬菜尽量少烹饪,减少油的摄入。可以采取凉拌或焯水调汁的方式来食用;肉类遵循先白后红的原则,比如说先食鱼肉、鸡肉、虾肉等白肉;减少刺激性的调味品。比如说辣、麻、咸等,尽量让口味清淡一点;多吃体积大而热量低的蔬菜类食品,避免晚餐过饱,少食多餐,细嚼慢咽等。

(2)运动治疗:减重需要有氧运动+抗阻运动,每周应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任何使得心率加快的运动),如果更倾向进行高强度有氧运动(例如跑步),每周的运动时间目标为75分钟。每周应进行至少2天的抗阻(肌肉强化)运动(进行使得肌肉活动强度增加的运动)。

(3)药物治疗:肥胖或超重患者伴高血糖高血压血脂异常脂肪肝和阻塞性呼吸睡眠暂停等并发症的人群,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无法达到减重目标时,可采用药物治疗。

(4)手术治疗:减重手术是治疗重度肥胖的有效手段,通过外科手段,对胃肠道进行减容或改变消化道路径,术后摄入能量大大减少,而且下丘脑枢调控代谢的功能会改善,胃饥饿素、瘦素、胰岛素等胃肠激素的敏感性也会提高。

5.如何预防肥胖?

既然肥胖有这么多罪状,最好的方式就是趁还没有超重的时候保持自律,管理好自己的身材和体重,脂肪就是人体的“能量银行”,如果吃得太多、运动过少,没有把当天吃进去的热量消耗掉,就会以脂肪的形式储存起来。

(1)会吃:食物多样,合理搭配——要在保证健康的前提下预防肥胖,做到食物的种类“多”,而每种食物的量“合理”。同时避免餐间零食,睡前不要加餐;不暴饮暴食。选择食品时一定要会看营养标签,营养标签上包含着很多信息,比如能量多少、有没有含糖和油脂等。这些营养信息可以帮助我们避开高能量食物,减少超重或肥胖的风险。

(2)会动:科学运动,不要动不动就躺平,避免久坐,增加运动量,建议每天进行 30~60分钟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制定运动强度,可以循序渐进的进行。

(3)会睡:减肥还要有良好的睡眠,早睡早起,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愉悦的心情。一般而言,生长激素会在晚上11点到1点之间大量分泌,而大量分泌的前提是人体进入睡眠状态,如果你这个点没有睡,生长激素分泌必然会降低。生长激素能调节人体脂肪和肌肉的比例,促使身体消耗脂肪释放热量。

保定市第一中心医院 葛欣联/文

责任编辑:李雅琴 李硕然

医学审核:姜峰
出品人:杨中兴 胡丽丽

加入“姜大夫答疑”读者群

分享交流专业、有趣的健康知识

●孕期易患阴道炎,孕妈妈不能忽视

●儿童体检科普小常识

●缺血性脑卒中介入治疗有什么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