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知道你在关系里是不是过得这样辛苦?

总想着在别人面前维护自己的美好形象,想说什么又忍住不说,害怕和别人发生冲突,也不敢给别人提要求,哪怕是很小的事情,担心别人会受伤害, 但是自己心里却很堵;

不敢维护自己的利益,很难开口和别人谈钱,对别人的事情有求必应,拒绝别人会让自己很难为情;很在意自己的面子,害怕别人不喜欢自己;在一些小事情上,习惯过度地频繁地道歉。

在关系里过度压抑过度忍耐的你,看起来仿佛是个没有形状,也留不下痕迹的人。

反过来, 我们看看身边那些能量高活力好的人,TA们都有一个特征,舒展的眉心,爽朗的大笑,神采飞扬;走路带风,说话带韵律,他们所到之处,痕迹明显,边界很强。

TA们给我们的感觉是精力充沛,热情大方,自信满满;而且目标感很强, 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并全力以赴地去争取;生活有序,知道自己什么时候该工作, 什么时候需要休息,不轻易被别人打乱节奏, 掌控感很强;并且他们特别喜欢新事物,不惧怕打破自己的舒适区……

这是一种多么迷人的热气腾腾、生机勃勃的生命力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什么自己就不能活得如此富有活力呢?

因为你压抑了自己的攻击性。

你特别在意别人舒服不舒服,却很少关心自己开心不开心, 你在关系里把自己牺牲了。

你觉得你表达自己,就是在攻击别人,别人就会被你伤害。

我们想象一下,别人真的就这么脆弱吗?

你的内心一点点声音都可以划伤他们?

你的一些要求就是干涉别人的自由?

我们梳理一下,从小到大,身边的人有谁是因为你做了自己,他们就活不下去了呢?

我想绝大部分人都没有吧。

这种事情,只是存留在你的想象层面,在现实层面的真实性是非常低的。

这种思维的逻辑是:别人很弱, 而我很强。

你可以轻而易举地伤害到他们, 而他们却没有任何力量抵抗你。

这就是一种全能自恋啊,认为自己是神一般的强大,可以毁灭别人, 毁灭这个世界。

所以,在关系里, 你会极力压抑自己, 小心翼翼去迎合别人,让别人舒服, 努力逼自己去做一个顺从的老好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 你是个充满愤怒和敌意的老好人,你内心总是窝火,莫名其妙地烦躁。

弗洛伊德说过:未表达的情绪永远不会死,它们被埋藏,之后会以更糟的方式爆发出来。

你的愤怒和敌意, 你无法驾驭, 所以总是堵在心口,伤害自己;堵不住的时候,就会爆发出来毁掉关系。

所以, 我认为, 过度忍耐的人,想要活出自己的攻击性, 最关键的问题就是要处理这部分恐惧。

这部分恐惧是我们在过去形成的, 在小时候, 我们还是个能量很弱的小孩子, 在和父母、长辈、老师相处的过程中,是处于低位的。如果不顺从、不听话,他们就会不开心,生气,就会打压孩子。有不少的“巨婴”父母会认为孩子不听自己的话,就是大逆不道,翅膀硬了,不仅会打压,甚至还会以死相逼,让孩子屈从自己。

我恨你

我讨厌你

你太让我失望

这样做非常不礼貌

这就是一个孩子被伤害时正常的反应啊。

但是, 你得憋着,不能说。

表达了,就会攻击到父母, 自己就会内疚不安,只能憋回去,攻击自己了。

长大后, 这种与世界的互动模式,被复制到了几乎所有的关系中。

在小时候,我们确实能量弱,无法反抗,只能选择隐忍,请不要责怪这个看起来唯唯诺诺的自己, 这是你保护自己的最好的方式了。

但是, 现在我们长大了,经济独立了, 不需要再依附谁活着了。

我们需要也能够撕碎这种模式, 重建一种新的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们就要从这种封印自己的想象层面,进入到现实层面。

在现实里,不停地去跟这个世界碰撞,你会迷茫、焦虑,恐惧,内疚,犹豫,迟疑,但你会形成一种与过去不同的体验, 在现实里确认自己的边界。

如果你一直无法从过去的全能自恋的痛苦中走出来,那你就在现实里永远摸不到自己的边界,看不清自己的形状,就是在委曲求全,伤害自己。

不要忘了, 我们是一个活生生的人, 有人的各种感情, 喜怒哀乐;会恐惧,愤怒,迷茫,冲动等等,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完整的人。但是你却期待自己成为一根木头。

只要是人都会生气啊,你为什么要逼自己去做木头或者全能的神呢?当然要保护自己啊。

攻击性是我们与生俱来的本能,无法被压抑,只能被表达。

弗洛伊德说:如果一个人不能象征性地、合理地表达自己的攻击性,就会出现心理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所以, 在关系里, 我们就是要勇敢地去表达自己。

1.在表达之前, 先深呼吸, 让自己冷静下来,去觉察此时的需求和感受。

比如:“我很不喜欢你这样的说话方式,我对你这种爆粗口,不尊重我的行为感到很愤怒。”

不指责,不跟对方纠缠,也不翻旧账,不攻击对方这个人,去陈述事实,而是指出行为的不妥之处。

2.多使用“我感觉...”而不是“你让我感觉...”。

这样可以减少对方的防御性反应,让表达更加聚焦于表达自己的感受而非指责对方。

“我感到有些孤独,我希望我们可以多花些时间在一起”,这比“你一点都不在意我”要柔和很多。

3.清晰明确地表达自己的需求,让对方知道该怎么做, 别让对方来猜测你的想法。

“我尊重你的感受,但如果你继续以这样不尊重我的方式来对待我,那么我将不再对你提供任何帮助,直到你重新用尊重我的方式, 我才会继续愿意和你建立新的链接。”

这是在告诉对方你的界限:你能做什么, 你不能做什么。

4.

反复练习和复盘

不惧怕冲突,把每次冲突都当成一次小练习,在一次次的冲突中不断总结和学习,争取冲突一次,精进一次。

当然,质量不高的关系, 不值得我们花费时间和精力,那就允许其沉没。

结束,是新的开始。

我们好好提升自己, 去吸引与我们同频的人来到我们身边。

当我们拒绝接纳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时,我们也在拒绝自己。

我们内心的感受和需求 ,哪怕细微到一丝一毫, 都是真实存在的, 都是需要被看见和接纳的。这就是别人走进我、我走进别人的心桥, 也是把内心和外界连接在一起的丝带, 这也是我们向世界展现出来的生命力和活力, 这就是真实的我, 这就是在外界中延展的我。

请大胆地向这个世界发出自己的声音吧, 这不是要去毁灭谁, 你只是想去和这个世界建立更加美好的链接,创造出新的关系, 新的可能, 找到新的自己, 去踏踏实实、热气腾腾地活着。

(文章原创,严禁搬运抄袭,侵权必究!)

我是一名心理咨询师,专注女性心理成长,擅长把心理、人性和现实糅合起来,为您分享自我成长情绪压力原生家庭人际关系的心理文章,希望能给您带来温暖和力量。

特别喜欢一句话:“万物皆有裂痕,那是光照进来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欢迎加入《攻击性41讲》的课程学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