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翰文新任杭州知府,出身苏南大族,前科探花,喜好音律。

来到杭州,在浙江巡抚第一次会议上,高翰文将郑必昌、何茂才的议案直接顶了回去。

郑何两人有些诧异,小阁老这是派的什么人?来掣肘改稻为桑?

于是郑必昌宣布三天后,再讨论改稻为桑的议案。

拿下高翰文的这个任务,郑何就交给了江南织造局的沈一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果然,不到三天高翰文就像泄了气的皮球,屈从了浙江官场。

那么沈一石是怎样一步步拿下高翰文的?

沈一石背景

沈一石原本是织造局的一个书办,在杨金水来到杭州后,织机增加了几倍,成为江南首富。

沈一石是一个矛盾的集合体,有着文人极高的修养,懂音律,诗词;骨子里 还是一个资本家,时刻为了利益做事。

对高翰文,沈一石做了功课,罗龙文写信给郑何,也简单介绍了高翰文的背景,理学后进,他诗文出色,喜好音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老板知道理学后进骨子里,功名心比谁都重,权、钱都收买不了,针对他的爱好,设计了连环计,步步丝滑入扣。

设计精妙

第二天织造局的人,请高翰文去看丝绸,沈一石亲自接待。

看丝绸的地方是在沈的别院,高翰文听到有人弹奏广陵散,一下激起了他的好奇心。

文人的通病,喜欢广陵散,高翰文的心思被吸引到琴声上,听着听着,高翰文却叫了一句“可惜”。

沈一石立刻提出,请教高翰文指点琴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让好为人师的高翰文,获得了成就感,他心甘情愿地跟着沈一石走入琴房。

琴声显露出芸娘的才华,高翰文起了知音之意和好奇心,此时再让芸娘露面,原来是个顶尖的美人,冲击力之大,高翰文如何能不动心。

沈一石最高明的安排便是让芸娘弹错,一则弹错才能让高翰文注意,二则弹得太过完美便和高翰文相当了。

男人总是喜欢弱者,才华逊于自己的女人。

沈一石介绍芸娘是他侄女,请高翰文指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翰文和沈一石对广陵散有着相同的理解,变成了知音。高翰文见了芸娘,眼神中是有光的,但他们并没有纠缠。

拉近关系

之后沈一石带高翰文去了自己的书房,提出要给他看账册,高翰文不傻,知道这些东西碰不得。

之后沈一石就读了一大段账册内容。

其实沈一石说这么多,是在劝高翰文,同意改稻为桑,因为这不仅是党派之间的争斗,更是宫里的需要,是你一个人对抗不了的。

沈一石此时还没有意识到,改稻为桑是一步死棋,他只是站在他商人的立场上,不会考虑百姓反对。他只是白手套,为权力服务,为织造局赚钱。

沈一石还是按原计划套高翰文,请他教芸娘琴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一石又带高翰文去了芸娘弹琴的房间,让芸娘拜师,之后芸娘和高翰文在屋子里弹琴,沈一石则在他的书房里听。

四个织造局的太监来了,这是沈一石下一步的关键人物。

知音在一起,只恨时间过得快,高翰文和芸娘渐入佳境,一人弹,一人教。曲终了,芸娘心中不忍,让高翰文先走。这时的高府台还一脸懵,沉醉在与知音的交流中。

立字据

琴声停了,沈一石知道翻脸的时间到了。

他选择的人也很精妙,找来了织造局的一群太监,清高的文人遇到无赖的太监,是最合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真相被揭开时,高翰文内心悲愤可想而知,芸娘从一个白莲花变成伺候太监的瘦马。

一群太监逼着他写和芸娘“通奸”的字据。

清高的探花哪里见过这架势,被人发现他和太监的对食有染,声誉受损,还不如死了。最后只得立了字据才脱身。

高翰文羞愧难当,来到浙江自己一腔抱负还没有实现,就被丢了清誉,之后被严党拿捏,会怎么样,高翰文也不敢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高翰文是人生太顺遂,家里有钱,自己有才华,又中了探花。社会经验不足,人有些天真,容易上当。

海瑞的手段

如果海大人遇到这样的算计,会怎么对待?

海瑞出身贫寒之家,不懂音律,也不好色。

他的一生并不顺利,幼年丧父,寡母带大,天资也不算高。从秀才到举人,可磕磕盼盼考了十多年,进士始终也考不中,始终身处逆境。

海瑞基本没有软肋,美人计对海瑞没有用,他会搬出大明律辩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海瑞的心中只有义和理,无论美人、太监都无法打动他,如果太监你要耍无聊,估计他会直接找到杨金水去分辨。

面对一个“无欲而刚”的人,什么计策都不起作用。海瑞就是这么刚,他不会像高翰文那样死要面子。

全剧海瑞是一个无法被拿捏的人,哪怕面对万寿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