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菲“君子协定”,稳定了南海局势

近期,中菲之间“君子协定”的问题,在菲律宾政坛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现任总统小马科斯对此表示质疑,菲律宾部分媒体更是借此机会,指责前总统杜特尔特“卖国”。然而,这份协定的真实内容究竟是什么呢?中国驻菲律宾使馆对此给出了详尽的解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首先,必须明确的是,所谓“秘密协定”,实则为杜特尔特总统任期内,中菲两国就仁爱礁管控达成的共识,即“君子协定”。它的诞生,旨在通过双方的克制与合作,有效管控局势,维系区域和平,防止潜在冲突的发生。具体而言,菲律宾方面承诺,不对搁浅于仁爱礁的马德雷山号登陆舰进行修复,以此作为缓和紧张气氛、降低冲突风险的重要举措。

其次,“君子协定”并不触及中菲两国的主权立场,它是一种基于现实情况和共同利益的务实安排,旨在寻求临时性的、非对抗性的解决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因此,将此协定贴上“卖国”标签,显然是对事实的严重误读和曲解。事实上,该协定的存在并非秘而不宣,直至2023年2月初,即小马科斯政府上台七个月后,中菲双方的相关部门和机构仍持续遵循此协定行事,足见其公开性和有效性。至少说明,小马科斯政府对于“君子协定”的存在和具体内容,是心知肚明的。

再者,为确保仁爱礁地区的稳定,中菲双方还创造性地确立了一种,特殊的运补“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下,菲律宾可以定期向仁爱礁输送淡水和食品等生活必需品,以保障驻礁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但严禁运输用于修复或加固马德雷山号登陆舰的建筑材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灵活且务实的机制,本应成为避免双方发生海上摩擦的有效屏障。但遗憾的是,协定在实施一次后,便遭到了菲律宾单方面的背弃,这无疑揭示了某些势力,企图破坏稳定南海局面的企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