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夏日雨后,

远处叱石山雾气氤氲,

眼前一条彩虹道绕村而过。

村道旁,

温馨的餐厅为游客提供着

侨乡特色茶饮与美食。

不远处的生态农场内,

市民认领属于自己的农田,

播下种子,

与家人体验“向往的生活”。

这是江门有名的网红打卡地,

坐落在蓬江区杜阮镇的上巷村。

上巷村是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杜阮凉瓜的核心产区,过去由于集体经济薄弱,村民增收乏力,乡村发展缺乏活力,是有名的经济薄弱村。

在抢抓“百千万工程”发展机遇之下,蓬江区加强典型示范培育,在上巷村探索实施“公司+合作社+党支部+农户”发展模式,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和2017年相比增长3倍。这条远近闻名的网红凉瓜村”也实现从经济薄弱村到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的精彩蝶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组织有“力”

培育本土头雁与先锋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党的领导贯穿于上巷村乡村振兴全过程各方面,党支部是上巷村发展的主心骨。

为发挥好村党组织“桥梁纽带”作用,蓬江区选好农村带头人,推选一名“80后”返乡大学生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用好第一书记、选调生等驻村力量,形成“头雁领航、强雁跟飞”的“雁阵”效应。上巷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梅芳是其中一员。上任后,黄梅芳与村干部多方征求村民意见,深入研判分析,逐步厘清发展思路——将杜阮凉瓜这张名片用好,发展凉瓜产业带领村民增收致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往杜阮凉瓜以农户自产自销为主,品质参差不齐,存在恶性低价竞争、市场认可度不高等问题。”黄梅芳回忆,为走出困局,在党支部的带领下,上巷村成立凉瓜专业合作社,把村民和种植户凝聚起来,实行统一收货、统一挑选、统一代销、统一结算“四个统一”,实现购销两端“降本提价”和生产端“技术推广”,推进凉瓜种植规模化、标准化、专业化。“目前,种植户数量不断增加,种植规模由零散种植到全面扩大,年产量逐年提高。”黄梅芳说。

小切口,大思谋。上巷村还推动支部建在产业上,成立凉瓜专业合作社党支部,依托杜阮凉瓜产业链党委,实现与链上中下游的25家党组织结对共建,链接各类资源链上融合,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支部建在产业上,让大家团结在了一起。如今,每到凉瓜销售旺季,党员种植户黄日安就和农户每天一早就开始摘瓜,天刚亮送到了村合作社。合作社内,党员黄成业带着几名村民分拣、称重、装箱,忙个不停。黄梅芳负责对接订单,每称够一车货,她都会联系顺丰速运快递员进村揽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展凉瓜产业,农村党员担当起先锋模范,用实干这把“钥匙”打开发展的大门。为解决农民种植凉瓜意愿不高的问题,在村党支部的发动下,合作社党员带头种植做示范,先学新技术、先试新品种、先用新设施、先承担风险、先开拓市场。

不仅如此,上巷村还探索“积分鼓励”机制,从集体收益中拿出部分奖励资金,对在凉瓜种植和乡村建设中表现突出的村民,按照加分数量折算一定额度进行奖励,进一步激发村民干事创业的热情。

产业有“招”

打通三个关键环节

一颗小凉瓜,如何拓宽致富路?关键还是要打通三个环节。

在生产端,上巷村推广技术,打造现代农业示范基地。

凉瓜种植大棚内,凉瓜藤长势喜人。“这是我们积极链接上级资源下沉,争取专项资金150万元,搭建首期约60亩的凉瓜种植大棚。后面我们将逐步打造凉瓜现代化大棚种植示范区,提升凉瓜品质,预计产量提高50%以上。”黄梅芳说,上巷村还与江门市农业科学研究所签订合作协议,每年邀请农业专家对种植户进行培训,引导农户进行标准化生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销售端,上巷村塑造品牌,拓展“线上+线下”销售渠道。

线上,上巷村推行“互联网+农产品”模式,举办农村电商培训班,邀请学校电商专业的师生来直播带货,积极开拓直播带货活动、积分商城换购等线上销售渠道,推动杜阮凉瓜成为“网红产品”。

线下,凉瓜小馆成为展示展销平台。上巷村驻村第一书记张敏婷表示,通过杜阮凉瓜小馆向群众展示杜阮凉瓜茶、凉瓜面、凉瓜排骨汤预制菜等,带动消费,可以提高村集体经济效益的同时进一步打响杜阮凉瓜“金字招牌”。

去年以来,上巷村还开设乡村市集,以凉瓜产品为主要特色,邀请当地“网红”小吃商铺和本村村民沿街摆档设摊,沿街制作宣传海报、景观小品、打卡展板等场景元素,提升游客消费体验,促进凉瓜销售。黄梅芳表示,去年,上巷村通过销售杜阮凉瓜及周边产品为村集体增加不少收益,“游客买得开心,我们村集体收入也节节攀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门日报记者刘淑君 摄

在物流端,上巷村降本提速,让“土特产”搭上“顺风车”。

村内的凉瓜搭上了“顺丰车”,销路更广。为切实解决凉瓜“运输难”的问题,蓬江区推动上巷村与江门顺丰速运有限公司党支部“村企共建”,建立凉瓜寄递服务合作关系,在保障高标准保鲜配送凉瓜的同时,还把运费降低约四分之一,让凉瓜销往更多国内外市场。顺丰速运粤西区公共事务部总经理胡金凤说:“通过一些资源的整合、资源互补,更好地把江门的农产品卖到全国各地去,实现从田头到舌尖的直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展有“劲”

创造“向往的生活”

为推动乡村生产要素整合、培育乡村产业、带动农民增收,上巷村成立了村产业服务公司,聘请乡村CEO团队。高校毕业生黄浩强“应聘”并带动多位“90后”年轻人共同参与到乡村建设中。

在村党支部、凉瓜合作社、产业服务公司的协作下,杜阮凉瓜实现大规模、集约化生产经营,打响“杜阮凉瓜上巷正宗”品牌。凉瓜价格由5元上升到每斤15元,农民收入由5万元/亩/年提高到10万—11万元/亩/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充分发挥产业公司“市场运营”优势,黄浩强介绍,公司还积极探索流量推广、品牌打造、数字化运营等产业发展模式,开办生态农场,绘制上巷美食旅游地图,举办歌唱比赛、农民运动会等活动,打造凉瓜文创IP,引入喜杜茶档、书吧咖啡馆、和园餐厅等15家特色店,吸引周边游客、带旺乡村人气。

多元业态逐渐成型。目前,上巷村已开发400多亩龙眼、沃柑等特色生态果园,打造集“观光—采摘—休闲—美食”于一体的旅游精品路线;盘活村内闲置山地,打造145亩凤眼果主题生态公园,已种植凤眼果树1700棵,预计今年达到4000棵,为村集体增收100万元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发端于宋末元初的上巷村,至今已有700余年历史。上巷村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有上巷惠济宫、叱石风景区、黄氏宗祠等,其古庙祠碑文与文化遗迹具有历史研究价值。黄梅芳透露,上巷村深挖乡土、村落、民俗等文化,引进资本计划把村后6000多平方米闲置古村打造成特色民宿,目前已完成初步规划设计。

未来,上巷村有望获得更多文旅资源支持。据了解,蓬江区将串联杜阮凉瓜田园综合体、叱石风景区、兰石公园等周边丰富的自然资源,纳入到杜阮镇乡村旅游线路,加快建设田园综合体游客服务中心和凉瓜博物馆两个平台,打造凉瓜产品的集中展示区和科普基地,推广沉浸式的农业旅游和研学,正在争创国家4A级旅游景区。届时,网红“凉瓜村”人气更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江门日报记者刘淑君 摄

调研手记

因时因地制宜,壮大产业优势

推进乡村振兴没有标准答案,必须实事求是,因时因地制宜,遵循乡村自身发展规律。

上巷村结合实际,首创的“公司+合作社+党支部+农户”模式,不仅推动“凉瓜经济”发展壮大,更打开了从绿水青山到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这种新模式,也是蓬江区推动“百千万工程”不断走深走实的生动实践。

在这一模式的运作下,上巷村生态农业、乡村旅游等新业态蓬勃发展。产业有优势,村民心里就不会发慌。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同比增长43.4%。上巷村的实践证明:不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农民的钱袋子依然可以鼓起来。

上巷村的故事也启示我们,发展凉瓜产业,还要持续创新,才能走得更稳更持久。比如,上巷村不断开发“凉瓜+”产品,与江帆食品、弘威面业等企业结对共建,推出凉瓜排骨汤、凉瓜面、凉瓜外婆茶、凉瓜咖啡等“凉瓜+”产品,引进“凉瓜宴”田园餐饮等企业,让凉瓜产业链更长,经济附加值更高。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南方+(记者/戴惠甜)